仙桃叫响“沔阳三蒸” 因蒸菜引发的“争”菜大战

04.04.2015  12:12

  武汉晚报讯(本报记者王丹妮)前天,“中国沔阳三蒸之乡”的称号挂牌仙桃。而在2009年,天门曾获得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蒸菜之乡”称号。隔汉江相望的两座城市都选择以“蒸菜”为城市名片,都在以鲜香温软的蒸菜诱惑外界,尤其是近年来,围绕蒸菜展开的竞争可谓愈演愈烈。那么,这场因蒸菜引发的“”菜大战,到底传送着怎样的味道呢?

  昨天,武汉晚报记者特地专访了中烹协副会长、中国烹饪大师卢永良。熟知两个称号颁发幕后故事的他快人快语:人们一般以为蒸菜就是“沔阳三蒸”,其实不然;“天门蒸菜”博大精深,却不为人们所熟知。他笑言,两城市“争一争”,湖北“蒸菜”会更火。

   “”源头在哪儿?

  “天门蒸菜”拥有4600年历史不是吹的

  卢永良说,“天沔”不分家,在天门、仙桃等地,家家能蒸菜,人人会蒸菜,几乎无菜不蒸。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招待亲朋,无蒸不成席,更有“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格子(蒸笼)不成席”的民谚。

  那么,蒸菜的源头到底在哪儿呢?

  天门人称他们的蒸菜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这绝不是吹牛,因为有出土文物为证。在距今4600多年前的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蒸器——甑,同时出土的,还有稻种的遗留物以及鸡、鸭、豕、鱼的残骨。考古发现,属于稻作文化圈的天门先民,在用陶甑蒸制米饭时,就放入了鸡蛋或萝卜,让米饭和菜同锅蒸熟,既节省时间,又节约能源。

  相比“天门蒸菜”有4600年的说法,“沔阳三蒸”的传说距今也有645年历史。

  “沔阳三蒸”的发明人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妻子。公元1370年,陈友谅起兵反元时,由于兵士在湖区打仗常吃夹生饭、盐水菜,大多患有消化道疾病。他的夫人张凤道灵机一动,用米粉拌河蚌、虾、藕、青菜一起蒸,辅以佐料,哪知香气四溢,鲜美可口。兵士食欲大增,军力大振,柴桑一战,大挫元军,促成了大汉皇帝陈友谅在九江称王之举。从此,“沔阳三蒸”名扬天下。

   “”区别在哪儿?

  仙桃主要是粉蒸 天门有九种蒸法

  说到蒸菜,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用米粉子蒸肉、蒸菜、蒸鱼。其实,这是“沔阳三蒸”的蒸法,只是蒸菜的一种。卢永良大师介绍,天门蒸菜的招牌菜也不少,有“九蒸”之说,包括粉蒸、清蒸、炮蒸、扣蒸、包蒸、酿蒸、花样造型蒸、封蒸、干蒸等。

  在天门蒸菜中,最具代表的菜品就是“泡蒸鳝鱼”。先将鳝鱼去刺,洗净后裹上米粉,蒸至八成熟,加醋调味,摆入碗中,再上笼蒸5分钟左右,扣入盘中,浇上烈油,撒上葱花,一道“泡蒸鳝鱼”就做好了,成排的鳝鱼片入口软糯,咸、鲜、酸交织于口中,让人回味无穷。

  传统的“沔阳三蒸”主要是蒸鱼、蒸肉、蒸茼蒿。现在,蒸素演变出很多新口味,比如蒸紫薯、南瓜、四季豆等与鱼肉混搭,创造出了多种口感。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还是用粉蒸。

  “在武汉市各大餐馆,人们最常吃到的就是‘沔阳三蒸’。像‘泡蒸鳝鱼’、‘封蒸甲鱼’这样的名菜近年也非常走俏,但由于烧制技法较高,一般只能在以天门菜、汉川菜为特色的酒店里吃到。”卢永良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