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非遗保护向纵深推进

23.07.2016  00:07

  长阳非遗保护工作一直领跑全省,他们在制定地方法规与文件、建立县四大家领导与文化人联系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资料采集、数据库建设、文化生态区保护、非遗进校园、举办各类传承传播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近两年,我们在传承、传播方面深入探索,又趟出一些新路子。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扩大传承人群队伍。今年,结合精准扶贫,长阳县在非遗传承基地——长阳职教中心免费举办西兰卡普培训班,弘扬民族瑰宝,推动旅游产品更新升级,扩大留守妇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截止目前,已培训了龙舟坪镇50余名村民和职教中心近200名师生。第二期培训班正在筹备之中,他们还将逐渐向全县各乡镇推广。

  二是对传承土家文化的学校地方课程兼职教师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近年来,长阳县民间艺人传承热情高涨,纷纷要求走进校园带徒传艺。根据实际,县文化部门试行了民间艺人“入校资格考试”制度。组织专家对报名的民间艺人进行考核、面试、培训,使民间艺人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并实行跟踪考核、末位淘汰。此举不仅建立了民间艺人储备人才库,也有效保证了民间艺人校园授课的持续与质量。

  三是持续推进非遗成果整理出版工作。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他们曾先后编辑出版了“巴土文化丛书”三辑25册,为宣传推广长阳土家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两年,他们又陆续出版了《中国民俗志·湖北长阳卷》、《都镇湾故事》(第二集)、《长阳民间传统技艺·九佬十八匠》、《都镇湾吹打乐》等图书资料。其中《中国民俗志·湖北长阳卷》以60多万字的容量,全面记述了长阳物质民俗的生产、交通、商贸、居住、饮食、服饰,社会民俗的村落、家族、民间组织与社团、岁时节日、人生礼仪,精神民俗的民间信仰、禁忌、巫术、民间文艺、体育竞技等民俗事项,可称之为长阳民俗的“百科全书”。该书的编撰过程同时也是对全县各地各民族民俗现状进行普查、记录和整理的过程,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产生了积极推进作用。《长阳民间传统技艺·九佬十八匠》是长阳非遗保护中心花费三年时间,对全县9镇2乡传统手工技艺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访的重要成果,在全省具有开创性意义。省级传承人杨士朋积多年心血,整理、创作了287首吹打乐曲目,县非遗中心从中精选了100首代表性传统曲目,编印出《都镇湾吹打乐》300套免费发放龙潭坪地区吹打乐艺人。

  四是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扩大非遗传播。县非遗中心建立了“长阳非遗保护”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山民歌视频欣赏、土家讲坛、都镇湾故事、土家族撒叶儿嗬、非遗项目介绍等专题栏目,粉丝量逐步增加,单贴浏览量最高达到1.5万,非遗类视频浏览量近30万。县中心还与长阳微商城、清江椪柑原产地柑农合作推出“柑姑娘”系列清江椪柑电商装。每个椪柑包装上均贴有一张二维码,顾客拿出手机扫一扫,便会弹出一首长阳特色民歌,让顾客体验味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