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自治县30年间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03.12.2014  13:26

    湖北日报讯 新华社记者 方政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也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长阳县委书记赵吉雄向记者介绍,自治县根据国家授权立法,对规范本地方的自治行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推动生态和民生建设、推进依法治县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长阳县先后制定了《农村合作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条例》、《乡村公路条例》、《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修改了《个体经营户和私营企业条例》,这些民族经济法规的制定,为正确处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承包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规范预算外资金收支行为,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保护个体经营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另外,长阳县山川锦绣,风光独特,森林覆盖率达73.6%。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芜化和石漠化;从事渔业生产按规定申领养殖水面使用证,在划定的养殖区域内从事渔业生产,有效防止在清江库区过度养殖造成水体污染;在清江库区实行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有效防止过度捕捞造成天然水产资源的破坏。

    长阳县还建立了崩尖子省级自然保护区、清江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二墩岩省级自然保护区、乐园将军坳中国小鲵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长阳是巴人故里,土家族发祥地。为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2006年自治县人大通过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该条例施行以来,一批高龄优秀民间艺人享受了政府补贴,土家族撒叶儿嗬、都镇湾故事、薅草锣鼓(长阳山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阳南曲、长阳山歌、廪君传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阳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2010年长阳县被文化部再次审核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长阳从医疗、计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老年人权益保护等角度出发,制定单行条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于2009年3月19日自治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条例”,农村五保户、孤儿、优抚对象及特困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自治县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多年来,参合率年均达99%以上,参合农民的疾病得到治疗,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大病患者得到关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安全。

    此外,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该县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规定禁止在高山蔬菜产区经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设立相应罚则。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