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月明破长空 宜昌全面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

17.12.2014  12:59

  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湖北省域副中心、现代化特大城市……均让无数宜昌人引以为豪。

  临山拥水,禀赋天成。由过去的电力独大转身到多业争锋,从昔日的滨江小镇到大城崛起,回眸宜昌转型跨越之旅,其渴望从未这样迫切,其轨迹从未如此清晰。

  坚守“不用黄金换砖头”,摒弃发达地区的老路、粗放低质的套路和牺牲环境的弯路,宜昌全力打造中部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努力实现“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大城目标。

  产业聚集升级,大城骨架舒展,绿色大潮澎湃。凝视峡江深处这块热土,于旧闻新景中,最大改观当属发展内核的裂变。

  宜昌,正尽情挥洒着一方亮色,谱写着激情荡漾的篇章。

  落后产能用“减法”,现代产业做“加法”,浓墨重彩打造经济升级版

  一座城市的胸怀,决定着其发展纵深。

  对落后产能坚决说“”!宜昌人以实际行动彰显着宜昌气度。11月中旬,位于城区的安能热电、美联电力两家小火电机组正式关停。

  关停之后,却是企业的新生。安能热电筹建宜昌首家生物质能集中供热公司,继续为区域集中供热。正常投运后,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年供热量约70万吨,每年可消耗农林废弃物约40万吨。

  自两家运行多年的热电厂退出人们的视线后,每年将减排二氧化硫2814.97吨、氮氧化物1860.39吨、烟粉尘76吨。主城区的大气环境因此得到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民众的掌声。“十二五”以来,宜昌列入国家和省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目录的14家企业,全部实现了关停并转,并顺利通过验收。目前,共淘汰炼钢及铁合金电(热)炉7座、产能66.1万吨,淘汰制浆及造纸生产线29条、产能31.3万吨,淘汰印染制备40台、产能3875万米,淘汰装机容量为2×1.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2台、年发电量1.5亿千瓦时,淘汰落后产能“小水泥”500万吨。

  以沿江万亿经济走廊为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游做旅游;中游做服务;下游做工业。为此,宜昌潜心勾勒了一个新的轮廓。

  伴随逐梦大城,宜昌注重产城一体、产城共荣,以宜昌高新区、宜昌新区、三峡国家旅游度假区、三峡枢纽港区为平台,突出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六大千亿产业”,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富有宜昌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初步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以上。近年来,宜昌已成功斩获国家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示范城市等金字招牌。

  市经信委一份工业总产值报告显示:今年1至10月,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完成1251.95亿元,同比增长21.7%;精细化工产业完成1250.03亿元,同比增长12.9%;先进装备制造业完成554.61亿元,同比增长7.2%;新材料产业完成467.69亿元,同比增长16.6%。四大支柱累计完成3100.21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的77.5%。

  峰回路转,催生出高位增长、量级巨变。

  预计2016年,宜昌的精细化工和食品饮料总产值都将突破18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总产值将突破1600亿元,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将突破1000亿元。

  “四个一流”作指引,显山露水造新区,后现代理念扮靓大城新画卷

  宜昌要在国际上亮得出去,在全国拿得出手。这既是省委寄予的厚望,也是宜昌奋进的目标。

  两年前,湖北省政府批准了《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明确了宜昌到2020年建成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为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听取宜昌新区规划建设情况汇报,高度肯定并通过《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方案,要求树立后现代的理念,要拿出高标准,体现新特点,要“显山露水、起起伏伏、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连绵不断、若隐若现”、“又大又绿”。

  去年1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在宜昌新区建设第一次办公会上强调,按照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成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强力推进宜昌新区建设,确保“一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

  瞄准当代城市建设理念最高标准,宜昌于颠覆中大力创新。去年春天,宜昌正式吹响建设新区、催生大城的号角。当天,51个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168亿元之巨,刷新了宜昌城市建设的历史。

  今年,宜昌新区按照路网、公建、安置、生态“四个先行”原则,新建和续建项目149个,总投资达1032.3亿元。截至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319.11亿元。据有关人士估算:在宜昌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平均两天时间,就完成投资过亿!

  高强度的投资,助推新区建设全面提速,促使大城不断华美变身。

  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是宜昌建设新区的一个重要维度。

  今年3月28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全票通过《关于加强城区山体及水域保护的决定》。该《决定》将城区8块山体和2处水域,纳入第一批永久性保护山体及水域范围,保护面积达1500多公顷。

  对纳入永久性保护的山体、水域、绿地,宜昌严格划定生态红线,着力保护、建设“三楔四廊”生态网架,构建环城森林屏障、沿江绿色走廊。

  立足“江穿城、城镶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峡江地貌,围绕宜居宜业宜旅的城市主题,宜昌提出:新区要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区、现代复合城市展示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打造“宜昌城市新标志、经济发展新平台、群众生活新天地”。

  山水交融,绿冠全省。在这座品位之城、品质之城、精致之城,人们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山河添彩,让GDP变“绿”,为民生造福,绿色繁荣抖开发展新宏图

  秀美的三峡,速度与激情相融,高质量与可持续并重。一道鲜明的“绿色轨迹”,定格在时代的长空。

  为山河添彩,让GDP变“绿”,为民生造福,对绿色的向往超越了过去任何阶段。放眼宜昌全域,以绿色为标签的产业千帆竞发,创业激情与创新热望四处迸发。

  宜昌全面实施天然林生态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湿地保护“四大生态工程”,推进生态景观带建设,构建生态网络体系,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7%。全市171个行政村被纳入省“千村环境整治”试点村。

  伴随城东生态新区、发展大道生态新区、江南生态新区、平湖旅游新区等建设的稳步推进,宜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平方米。

  在绿色大潮中,宜昌各地纷纷抢抓机遇,争强进位。每一轮奋进,无不伴随涅槃新生;每一次跨越,无不紧扣时代脉搏。

  素有“小林海”之称的远安县,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近年来,该县以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游为重点,以全域景区化为统筹,以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和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城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深入该县城乡,只见规划有序、干净整洁,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嫘祖镇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中华民族之母——嫘祖的故里。该镇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旅游名镇建设和提档升级。

  夷陵区龙泉镇、枝江市安福寺镇,均为全省“四化同步”建设示范镇,全域规划率先通过全省评审。窥一域而知全貌,从两镇的变化,人们可以看到统筹发展的作为。

  五峰、长阳两县,同属山区土家族自治县。两地坚持实施“生态立县”,争创绿色文明发展示范县,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

  定睛两江交汇处,排头兵豪情依旧。宜都,县域经济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试验田。今年,宜都已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绿色决定生死。近年来,宜昌筹集各类资金50多亿元,用于生态建设、环保能力建设等。因为这个铿锵誓言,宜昌变成全省绿色增长的范例。

  对绿色的追求、对生态的宠爱,昭示着宜昌美好的未来。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