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口

02.07.2014  15:46

    中国经济时报讯(记者魏昊星 柳洁)长江流域,人口密集,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广阔,是构建完善国内市场体系,扩大国内市场总体规模的绝佳区域。构建涵盖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长江经济带,有望把城镇化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与深化改革的“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培育中国扩大内需的主战场。

    区域联动激活内需潜力

    一年来,武汉直飞法国巴黎、美国旧金山、澳大利亚墨尔本、日本东京的航线相继开通。法航-荷航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康飞迪对外界表示“不担心客流”,“选择武汉,就是看中了武汉与中部市场的活力”。

    如果说,世界潜力最大的市场在中国;那么,中国市场连接的最大枢纽则非长江流域莫属:11个省(市)占全国经济总量超过40%、国土面积占比20%、承载6亿人口,近24万亿的经济总量。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方式从外需拉动为主转向外需内需并行。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说,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是扩大开放、应对全球经济秩序新变局的客观需要。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未来通过城镇化引擎拉动,将实现新增消费9000亿,实现新增投资64890亿,实现GDP增加值为2.6个百分点,约占GDP增长值的 37.15%。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新型城镇化是继人口红利之后的发展新红利,而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把城镇化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与改革的“最大红利”结合起来”。据研究机构的数据:城镇化率每提高1%,可替代出口10万亿元。长江流域几大城市群的合纵连横,正顺应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势,并有望成为这一最大的“发展新红利”。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依托这四个定位,最终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转型升级新的支撑带。

    过去,长江沿线各省市发展程度不一,全流域观念欠缺,或多或少存在区域壁垒,市场人为分割,要素难以自由流动,难以形成全球性整体竞争力。

    北京大学教授、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指出,长江流域扩大内需的第一步就是开放市场,让自然纽带变市场纽带。“推进上中下游一体化,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打造统一的开放性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