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中国经济新棋局

13.06.2014  12:37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王贤 喻珮 皮曙初 刘斐)中国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力图打破区域行政区划的“门户”壁垒,是更加注重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表现,是为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第二季”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而在中国经济棋盘上走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让长江经济带“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而“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年初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迎来了一次重大突破,以沿海经济带和沿江经济带共同形成的‘T形架构’将主导中国经济战略纵深。

    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横跨中国东中西部,贯穿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流域面积占全国的18%,人口占全国的36%,GDP占全国的37%。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省及直辖市。

    分析人士表示,建设长江经济带可以扩大长江流域口岸的对外开放,并促进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全流域统一开放现代市场体系。

    指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

    “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正在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中心,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正在形成。”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打造长江经济带是带动东、中、西部整盘复兴的全局战略,有望成为继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之外的第二条支撑带,真正成为“中国经济脊梁”。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率先启动了沿海开放战略,形成了经济实力雄厚的沿海经济带。相较之下,长江流域与内陆地区的整体开发则相对滞后。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表示,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第一级,本质上是要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成功转型;而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则是要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重大转变。

    杨开忠分析称,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建设一个长江高收入经济带,出路在于流域一体化发展,即建立健全有利于全流域开放的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自由贸易的共同市场。

    东中西联动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拓展未来增长空间的关键,其中,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与商贸业等是该经济带的重要着力点,而农业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地处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廖元和说,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的东中西三大部分,是中国农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打造长江经济带有利于缩小中国内陆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也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最可靠的保障。

    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李克强4月28日在重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把建设长江经济带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使各项举措既利当前、更惠长远,增强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带动创业就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表示,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从而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杨开忠称,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的密集地带之一,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的体系,发挥创新优势,通过创新来获取长江产品、长江服务在全国乃至全球别具一格的优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转型。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