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全面启动

30.03.2015  17:43

 
启动仪式现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展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部署,保护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3月27日,农业部联合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和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人民政府共同在湖北省监利县何王庙启动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广晶,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明华,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柏成寿,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赵兴武,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彦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显良,湖北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贵洲,江西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湖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水产局局长李胜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院士赵进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院士曹文宣以及安徽、江苏、上海等地渔业部门负责人参加启动仪式。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大自然保护协会、部分沿江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代表,中央一台、中央七台、农民日报、湖北卫视等媒体记者和监利县渔民代表共500余人参加迁地放流活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作重要讲话

  于康震表示,农业部非常重视水域生态文明建设,针对长江江豚濒临灭绝的严峻形势,制定了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要求各地按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要求加强江豚的保护与管理,加强江豚种群状况的监测,保护、恢复和重建江豚的自然栖息地。在保护行动现场,于康震代表联合主办方呼吁全社会都能够关心可爱的长江江豚,关注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美丽长江、生态长江、生命长江做出努力。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广晶致辞

  曹广晶表示,湖北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尤其是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在长江干流建立了2个国家级,1个省级豚类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江豚迁地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组织开展了“为江豚奔跑”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下一步,湖北将依托天鹅洲故道、何王庙故道、老湾故道等生态良好的长江中游故道群,进一步探索迁地保护技术,争取为人类永远留住江豚的微笑。
    

 
放流江豚

  长江江豚是目前我国内陆水域存活的唯一水生哺乳动物,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也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数量急剧减少。据2012年长江淡水豚科考报告显示,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40头,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保护长江江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江豚喜迁新居

  此次江豚迁地保护地位于湖北监利和湖南华容交界水域的长江何王庙(集成垸)故道,是1968年长江经人工裁弯取直而形成的长江故道。该故道水域面积广阔,自然条件优越,水生生物丰富,饵料资源充足,历史上便是白鳍豚、长江江豚以及中华鲟的栖息地,是长江野生生物与生俱来的“家园”。此次活动共有8只来自江西鄱阳湖的江豚 “喜迁新居”,其中4只迁至监利县何王庙故道,另外4只在27日下午迁至位于湖北石首的长江天鹅洲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农业部规划,何王庙长江故道将建成为可以容纳约100头江豚的自然迁地保护区,未来与天鹅洲故道等其它迁地保护地一起,形成多个江豚迁地保护种群,适时开展迁地保护种群间的个体交换,确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放流水生生物

  在迁地保护行动中,还同步进行了长江野生鱼类的增殖放流活动,以进一步改善保护区的生物资源状况,让江豚获得更为充足的食物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