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上的生命守望者 长江救援志愿队去年救起逾200人

24.03.2015  00:43

  王家巷冬泳队部分队员手捧陈忠贵遗照合影。(长江救援志愿队提供)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近55岁的志愿队,却能在每秒五六米流速的江水中救人。2014年,长江救援志愿队在武汉长江汉江四岸各亲水平台值守近1万小时,救起溺水者逾200人,全市溺亡人数下降一半——两江上的生命守望者

  湖北日报讯(记者成熔兴 实习生刘艺霖)昨日武汉,暖日融融。

  长江武汉段王家巷码头,来自长江救援志愿队的十几位队员齐聚于此,游泳、聊天之余,交流救援技术,摆弄着救援设备。“一到4月气温升高,就有人开始下江游泳,我们也要提高警惕”,救援队总队长俞关荣来到这里交代工作。

  近半年来,老俞一直很忙。去年10月至今,志愿队人数由600人扩张到1000人,旗下冬泳队数量增至31个,还覆盖了武汉市远城区及市外部分县市。大量新鲜血液的加入,让老俞有了压力,“一定要及时培训‘新人’,树立正确的救人理念,掌握好救援技巧,老陈的悲剧一定不能再发生。

   陈忠贵为救人不幸牺牲

  俞关荣所说的老陈,全名陈忠贵,是长江救援志愿队王家巷冬泳队队员,也是救援队目前唯一牺牲的队员。

  去年10月25日晚8时许,同样是在王家巷码头,3位男青年在上游野泳时不慎遇险,被江水裹挟而下。

  时值深秋,江水湍急、暗流汹涌,江面上还漂浮着厚近半米的水葫芦,将3人团团围住,险象环生。

  正在岸边值守的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闻声而至,发现情况危殆,“不及时下水救人,3个人肯定都没了。

  没有任何犹豫,64岁的陈忠贵、65岁的童淑华和50岁的蔡从庆先后两次跃入水中,向溺水者游去,李首快等其他4名队员则在岸上指挥、接应。

  7人同心协力,成功将溺水者全部救起。但在营救最后一人时,一团顺江疾冲而下的水葫芦将陈忠贵兜头盖住,他没能探出头来……

  直到4天后,陈忠贵的遗体才在15公里外的长江天兴洲被找到。

  英雄长辞,秋雨含悲。

  一同参与救人的童淑华说,陈忠贵加入王家巷冬泳队已有七八年时间,一直是队里的“热心肠”。冬泳队每年都会救出五六名溺水者,时常都有陈忠贵的身影。

   报名需签“生死状

  人们发现,这样的救人故事,在长江救援志愿队,不胜枚举:

  2014年5月,队员张纯详在青山建设五路江滩救人时,被溺水者踢中要害,几乎晕厥;7月23日晚,武昌汉阳门码头,队员赵汉清下水5次,救起6人,最后一次上岸时双腿打颤,体力完全透支……

  可以说,随便一位志愿者都有一肚子谈不完的救人故事,但别人不问,他们也不说。在他们看来,冬泳队员个个在水里打滚几十年,见过溺水险情无数,关键时“捞人一把”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俞关荣等队委会成员称,这样的侠义行为,需要组织起来,才更有力量。

  2009年,俞关荣在网上发帖提议,“我们需要组建一支队伍,开展专业救援”。

  此帖迅速引起响应。2010年5月18日,18支冬泳队齐聚一堂,拟定报名表、出台章程,武汉水上救援队就此成立,俞关荣全票当选队长。

  拿着报名表,队员们不约而同留意到了“报名须知”第五条:

  “本人在报名时意识到志愿参与的救援行动本身所潜在的风险:包括人身伤害、物质和经济损失、工作受误,并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赔偿。

  俞关荣解释说,“救援是生死之间的事,不是儿戏,设高门槛,是要尽量确保每一位队员具备舍己为人的志愿精神”。

  不少人笑称,这成了张“生死状”。但笑归笑,发下去的128张表,最终收回了114张。到了2011年,又有4支冬泳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