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洲长江故道保护区普查 成年雌性江豚基本"有喜"

23.11.2015  10:36

  昨日,从我省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保护区传来喜讯:眼下,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与保护区专家、渔民正在保护区内开展大规模江豚“人口普查”,从已起水48头江豚体检情况来看,成年雌性基本全都当上了准妈妈或妈妈,有的甚至怀上“二胎”。

  昨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这是继2010年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江豚普查。此次江豚起水从本月19日开始,截至昨日已起水48头,一一进行了身体测量、称重、抽血、采集粪便、观察呼吸道及超声波检查,且皮下均植入了比米粒还小的磁性身份标签,“这好比给它们安上了身份证,今后拿扫描仪一扫,每头江豚的性别、年龄等身份数据就一目了然,不会弄错”。

  这次普查还将持续一周,可全面了解目前石首长江故道中的江豚种群状况,比如性别比例多少,有多少怀孕的,有多少小江豚出生等,完善天鹅洲保护区江豚谱系。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很欣喜地透露,从已完成体检的48头江豚来看,怀孕的个体比较多,“这个种群繁殖能力比较强,成年雌性基本上都有‘喜’事,要么首次有孕,要么正在哺乳期,要么还在哺乳期内又怀上了二胎。它们的预产期大概都在明年4月到7月”。

  从目前水上观察来看,至少还将起水10头江豚进行普查,大大超出50头的预期数量。

  王克雄表示,本次普查后,还将再增加3头江豚进入网箱,进一步开展江豚饲养繁殖研究。以期在江豚人工繁殖上取得突破。同时,还将检测部分江豚个体的听觉能力和噪声环境下的行为和发声反应,以观察分析长江干流中的航运等噪声对江豚听力、发声和行为的影响。

  据悉,全国首次大规模江豚普查始于2002年夏季。2008年冰灾后,当年也将天鹅洲长江故道中的江豚全部捞起进行救治和普查。2010年10月,再次对江豚家族进行了普查,摸清“家底”。(记者 韩玮)

  

  5年前的普查成功预见 种群数量将达50头以上

  (记者韩玮)此次江豚“人口普查”的最终详尽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后得出。记者了解到,5年前的一次普查,曾收获了很多宝贵信息,并成功预见5年后这一种群数量将达50头以上。

  据悉,当年普查后,摸清了生活在长江故道内江豚的准确数量,共计28头。通过体检发现,在2008年遭受冰冻灾害后受伤江豚的伤势全部恢复,所有受伤部位都与受伤前皮肤一致,体质与体型都恢复到野外江豚的最好状态。而且从2008年到2010年新出生了8头小江豚,另外还有4头母豚已经怀孕。

  令中科院水生所专家高兴的是,江豚种群的性别比例有所改观,2008年体检江豚中雌雄比例严重失调,雌性与雄性比为1:1.5,2010年体检中惊奇地发现,江豚性别比例达到了1:1,标志着在故道内生活的江豚群体的繁殖数量、种群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当年就预计在5年左右故道江豚将达到50头左右,同时有望成为世界唯一豚类自然有效繁殖种群的保护区。当年也对江豚开展了行为学、声学及遗传繁殖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植入了身份识别码、安装了信标、提取了血液、乳汁等。

  

  链接>>>

   将挑选4头江豚迁地保护

  (记者韩玮)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历时3年,今年3月份的跨省迁徙为第一阶段的行动任务,而此次普查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挑选4头合适个体,输出到湖北监利与湖南华容交界处的何王庙(集成垸)保护区,以壮大当地的江豚种群。

  目前,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及天鹅洲保护区管理者已从48头中优选了12头江豚,在网箱内暂养观察,以便接下来的交换行动,其余普查后全部放归长江。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表示,接下来还将从这12头中选定4头,初步预计最快将于本月内将它们输出到何王庙(集成垸)保护区。

  今年3月,为了给江豚“保种”,丰富其遗传多样性,全国最大规模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在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启动。中科院水生所团队从江西鄱阳湖优选8头江豚,迁入湖北石首天鹅洲、监利何王庙(集成垸)两个江豚保护区各4头。本报记者连续跟踪近1个月进行了独家报道。

  1992年,中科院水生所在天鹅洲长江故道开创性地建立长江江豚自然迁地保护区,成功实施了从长江干流打捞江豚迁入保护区的计划。这种自然条件下的迁地保护行为,在世界鲸豚类保护中是首创。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