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长江报】恩施水文:“摆手舞”中铸行风

11.09.2014  11:50
 

编者按 8月24日,本报开展了“恩施水文杯”现场新闻竞赛,百余名记者、通讯员深入恩施州水文站和湖北省水环境中心恩施分中心实地采访。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有清江、娄水、沅水、长江上游干流、乌江五大水系,水能资源丰富,防汛任务艰巨。经过几代水文“尖兵”的不懈努力,如今,恩施州已全面实现水文信息化,在各大水系搭建了水文站网,建成国家水文站9个、雨量站340个、水质监测站55个、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站10个,拥有“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能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和成果。凭借扎实的业务基础与多元化的技术服务,让恩施自治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屡获殊荣,为地方防汛抗旱、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位于恩施市内的恩施水文站,是清江上游控制站,也是全州唯一的国家重要站。参赛人员通过现场采访,撰写了一批优秀文章,现将部分获奖作品刊登如下,以餮读者。 

 

恩施水的“金字塔  

□孙礼 

武陵山中,清江河畔,恩施城内,有一座水的“金字塔”,这就是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恩施分中心。这座“金字塔”由12个工程师组成,4个教高和高工,3个工程师,5个助工,个个年富力强,生龙活虎,不仅精通水文水资源,还通晓生物、生态、化学。 

金字塔”是工程师的舞台更是摇篮。8月24日下午,百余名人民长江报记者、通讯员慕名登上分中心三楼,整洁舒适的监测中心试验房,两边分排着更衣室、高温室、药品室等,尽与科研有关。室内宽敞明亮,布设着当代最先进的监测设备,楼道墙上,挂着灿烂的水宣传画,释放着浓烈的水文化气息,水的科学与艺术在这里联姻。 

摆放整齐,分类严格,标签分明的神秘仪器引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争相拍照留念,无不钦佩这里像大学实验楼、高级科研所。该中心的负责人介绍:“我们监测中心现有三层楼,面积600平方米,恒温面积400平方米,分析室17间,万级无菌室1个,现有多种仪器设备70余台(套),有原子吸收仪,气象波谱仪,倒置显微镜,BOD仪等高精度仪器等。” 

水质数据的准确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决定了这座“金字塔”的含金量。恩施分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水环境监测规范要求,精细水质监测资料的整编,实验室监测记录与技术档案工作,坚持科学公正、质量为本、服务高效的方针,年初有质量控制计划,常年有定期检查、评价和整改,常规监测的每批样品,按照科学方式,建立质量监督的全过程、全方位工作制度。 

金字塔”里有太多的秘密。比如每月为什么要向市公安缉毒大队上报易制毒品报表,接受严格检查和复核?大家怀着好奇心深入了解,原来水环境监测涉及很多危险品、剧毒品、氧化剂、还原剂和酸碱等。为确保质量与安全,分中心除了坚守报告和接受检查外,自身还需在消防、通风、容器、人员和管理规则上实行特殊处理,双人双锁双保险,才保证了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分中心每年参加一次国家级的考核,这是一种能力的检验,2011年、2014年考核中均一次过关。 

这座“金字塔”已成为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分中心在水环境监测内审中名列前茅,外审中受专家好评。近年来,分中心在地下水站勘探、清江干流生态环境调查、省界缓冲区确界立碑、“十二五”水资源能力建设规划、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方案等方面,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权威的基础数据,为水资源管理、城乡饮水安全等报告和规划方案提供了权威参考。同时,在水利、交通、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上开展水质监测服务,发送水污染监测报告近20份,及时为州政府正确处理大龙潭水华、长顺水库的水污染事件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数据,为民生、社会和水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座当地人的“金字塔”是一座山、一个高点、一座丰碑,寄托着水支撑、水安全的信誉和保障。 

摆手舞”中铸行风  

□商鹤 

恩施,又名“鄂西林海”、“世界硒都”,东连荆楚,西临渝黔,南接潇湘,北靠神农架,得天独厚的历史区位优势,造就了其既有大峡谷、神农溪等众多山水景胜,又兼具摆手舞、龙船调等无数文化瑰宝。恩施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负责监测全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量、水质、水位、水温、土壤墒情等要素,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单位。 

在恩施这片富饶而神奇的土地上,山作风骨,水赋神韵,自然风光“雄、奇、秀、幽、险”,而恩施州水文局却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俗称“湖北的西藏”。 

这24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清江、娄水、沅水、长江上游干流、乌江五大水系,有极具开发价值的水能资源,一代又一代恩施水文人为充分挖掘其水能资源,以团结、务实、高效、奉献的精神,攻坚克难,不懈奋斗,组建了2个勘测队,在各大水系建立水文网,现有9个国家水文站,78个委托雨量站,7个地方基层站水文站,2个地方基层水务站,在各大水系建立水文站网。至今,共收集到水位资料660站年、流量590站年、泥沙92站年、水质150站年、蒸发160站年、降水3900站年。在广袤而纵横交错的恩施水文脉络中修筑完善快捷高效的“天路”,是恩施全州29族人民欢聚一堂,和谐科学用水、测水、治水、护水。 

鲁炎,这个平淡无奇的名字在恩施新老水文人心中似乎有着一股特殊的魔力,一谈及他,你总能轻易从每一位讲述者不觉扬起的嘴角、无声绽放的眼神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他们的自豪与骄傲。 

初次听到这个名字,是从恩施州水文局水文站站长王军的一次讲述中。他说鲁炎是站里的老同志,以前条件艰苦,技术落后,水文站要负责管理石栏、盛家坝、新板桥、马者、见天坝、拱桥、连珠大桥等水文站,而且还只能靠人工观测,当时站里只有2个人,观测一次,少则一两周,多则大半个月,经常要穿山越岭,寒来暑往地奋战在大山深处。采样送样、观测记录、计算校正……都是一脚一脚走出来的,一笔一笔算出来的,遇到汛期或是强降雨,越是在父老乡亲们都闭门不出的时候,鲁老越是要顶住风雨坚守在急弯险段不间断地观测记录…… 

鲁老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就是长年累月在一线奋战中练就的,几十年下来,光工作笔记就记了满满一二十本。用王站长的话说:水文工作者就是要像鲁老一样,成为尖兵中的尖兵、基石中的基石、耳目中的耳目,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收集反映各种水文水情,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迅速科学制定方针决策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风湿、近视、腰椎病,特别遇到一打雷下雨就要失眠,是基层水文人常见的职业病,鲁老对此深有体会,所以别看他年纪大,可他一点都不排斥新技术、新科技,而是一直都如饥似渴地学习应用。遥测终端机、缆绳铅鱼测速雷达、水文信息自动收集系统、实时监控设备……这些年轻小伙上手都比较困难的系统设备,鲁老通过刻苦钻研和实践操作,如今他可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在2008年大洪水的时候,正是鲁老带领同事们熟练运用这些设备,及时准确地收集了大量水文信息,为上级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 

尖兵的尖兵  

□秦性才 

小李,把设备都打开一下。”清江边,距离河床14米高的恩施水文测报站里,王军站长熟练地介绍完站里基本情况后,开始演示收集水文信息的过程。只见他麻利地调试设备,操作仪器、读取信息:“现在,水位是……流量是……” 

恩施水文站始建于1939年6月,为清江上游控制站,属国家重要站。测验项目有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土壤墒情,主要搜集探索水文特征值在时间上和沿河长的变化规律所需系列样本资料,为防汛抗旱及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资料。管理石栏、盛家坝、新板桥等10多个雨量站,以及龙凤坝等水文站。担负着向国家防总、省防总、长江委、三峡水库、清江梯调、州防汛抗旱指挥部等报讯任务。 

恩施水文人深知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多年来,充分发扬“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以水面流速仪法为主,辅以水面浮标法、雷达检测量,相互印证,向有关部门提供准确信息。 

2014年,为进一步提高水文情报预报服务质量与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方位服务,水文站在恩施水文局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及时补充完善下属站点多年旬月水文资料统计,丰富了水文史料,便于查阅;有针对性开展水情月报编制培训工作,得到地方政府部门高度认可;推进水文水情服务顶层设计,树立服务品牌意识;拓宽水情服务范围,向相关部门提供水情信息;推出水文局微信公众平台,为全州提供实时水雨情信息查询……一项项举措,使水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小数据、大担当。虽然他们的工作是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是“基石”的“基石”,但他们严守操作规程、准确测报信息、坚持做“尖兵”的“尖兵”,从未懈怠,一点一滴,充实和不断刷新着水文工作的不平凡记录。 

一江清水向东流  

□管宏来 

流经湖北恩施的长江一级支流清江,在古代又称夷水,因其“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由此得名清江。清江两岸一年四季景色美绝,摄人魂魄。423公里长度,犹如一卷山水画长轴,令人驻足观赏,不忍离去,遂得名“八百里清江画廊”。 

在这美丽的清江岸边,坐落着一座古老的水文站——恩施水文站。该站建于1939年6月,1949年停测,1950年8月恢复观测,主要监测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水文、土壤墒情等。 

恩施水文站现有工作人员4名,据站长王军介绍,水文职工有个特殊的“职业病”,那就是暴雨天气,就难以入睡。一位在恩施水文站工作了40余年的老同事至今仍保持着这一“习惯”,每逢汛期暴雨,哪怕再晚,也要赶到单位,观测水位,掌握水文数据…… 

王军还给我们介绍,水文站房内的水文实时数据遥测终端机完全实现了数字化传输观测,每5分钟自动采集一次,每一个小时发报一次,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恩施水文局都能实时掌握清江流速、流量、水位等信息。真可谓是水利事业的“千里眼”、“顺风耳”。 

现在的恩施水文站是建在清江左侧岸边高20米左右的简易站房,下有18米的钢筋混凝土水泥柱支撑,外墙贴有大理石,玻璃大门一尘不染,洁净如镜,站内地面整洁,清爽怡人。站外清江之上悬挂着两根钢孛,连接着南北两岸,钢孛之上还挂有一条“铅鱼”。可别小看了这条“铅鱼”,汛期到来之时,清江流量、泥沙等关键数据可都靠它提供。8月24日下午3时许,工作人员在“铅鱼”头部装上测流计,尾部装上感应电圈,轻启按钮,就只看见这只导弹状“铅鱼”缓缓滑入清江中央。60秒、100秒……只见站内水文实时数据遥测终端机上绿灯闪烁,伴随着“嘀嘀”之声,实时检测的各项水文数据就在第一时间传输到了恩施的水文局,恩施各防汛抗旱指挥部、湖北省、中央水文监测中心了。 

水文尖兵立潮头,一江清水向东流。恩施水文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正以卓越的胆识和精神,把清江流域的水文检测任务担负在肩头,以“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和远见卓识开创水文监测的新辉煌,谱写水文监测的新篇章。 

甘当“哨兵”保安澜  

□徐诗玚 

掬水清江河,水润恩施城。巴山蜀地之中,清江静静穿城而过。水是这片富饶而神奇的土地的哺育者,而恩施水文则是这方绿水的忠诚“哨兵”。 

恩施水文历史悠久,至今收集到的水文情报资料已达数百站年。而现代化的恩施水文却很年轻,自1985年开始,恩施水文实现了全面的站队结合,改变了过去常年驻守观测为驻测、间测、巡测,正式走上了改革发展的道路。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就加快水利改革作出决定。2012年6月,湖北省政府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水文工作的意见》。各方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恩施水文肩上的担子也重了起来。 

水文人的职业病 

每年,进入汛期对于恩施这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是最紧张的时期,而水文人更是绷紧了弦,严阵以待。 

今年,恩施水文补充和完善了106站多年旬月平均雨量、8站多年日旬月平均水位和流量、4站多年旬月平均蒸发、5大水系各种短历时暴雨极值等资料的统计工作。 

一个个珍贵数据的背后,是恩施水文人日夜坚守,精心测报的结果。“下雨天,别人躲在家,我们却要往外跑,担心的不得了。时间一长,失眠就成为我们的职业病。”恩施水文站基层水文人王军这样说道。 

防汛,是水文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准确的水雨情信息传输,对整个恩施的防汛抗涝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恩施水文不断拓宽水情服务范围,推动了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的转变。 

守红线护航一江水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随后,水利部组织编制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4)》,提出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开展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恩施分中心积极响应上级要求,紧抓发展机遇,苦练内功,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恩施州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除了开展日常水环境监测工作,分中心还着力抓好特殊时期,多次开展水华应急监测和水污染事故仲裁检测,发送水污染监测报告近20份。 

恩施分中心以自身严格的要求为水资源、水环境保驾护航,以卓越的服务换取了社会的认可。2011~2013年参加水利部七项制度质量监督管理评审,被评为“优秀实验室”。 

做社会需要的水文“哨兵” 

水文是防汛抗旱的“尖兵”和“耳目”,是水利可靠的技术后盾。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文工作的职能悄然发生着转变,已从过去主要为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建设服务,发展到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各项水利工作提供服务;从主要为水利工作服务,拓展到为农业、工业、交通、环保、国土、民政、国防、外交等多个领域及社会公众提供多方位服务。 

做一个“哨兵”是恩施水文人无悔的选择,而做一个被社会需要的“哨兵”更是恩施水文人风雨兼程的追求。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