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资丘镇围绕“四个注重” 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28.08.2014  15:05

  在湖北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资丘镇是长阳土家传统文化“三件宝”——山歌、南曲、撒叶儿嗬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南曲之乡。如何守住这一根植于这片文化沃土的历史馈赠,让它造福于民,资丘镇委政府以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为已任,以群众性文化活动为纽带,使得资丘民族文化长盛不衰。

  一、注重创新活动,发挥平台作用

  资丘镇委政府以综合文化站为中心,常年开展文化活动,活动内容层出不穷,活动形式不断翻新。2003年至今,相继举办资丘镇“村寨文化大赛”,“长阳南曲大师选拔赛”,“南曲知音会”、“长阳南曲师徒大赛”、首届“中国土家族撒叶儿嗬大赛”、“撒叶儿嗬鼓师大赛”、湖北首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资丘论坛,以及连续举办了38届民族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文化传承推陈出新薪火相传,对抢救和保护濒危的民族民间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期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湖北日报》、凤凰卫视等数百家新闻单位相继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二、注重基地建设,发挥阵地作用

  历年来镇委政府注重硬件投入,先后筹集资金数百万元,改造扩建文化综合楼,维修影剧院,修建“南曲宫”、民间艺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设施。各村建立文化活动室,镇、村文化基地建设日趋完善。在软件建设方面,该镇从90年代初期,建立首家“中国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以法律的形式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以文化馆、村文化活动室、学校为阵地,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建立的长阳南曲培训基地、中国土家撒叶儿嗬传习基地和农村文艺指导中心,为民间文化培养了一大批中坚骨干力量。各中小学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活动,培养土家撒叶儿嗬、土家花鼓子、长阳南曲传承人5000多名。通过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土家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资丘镇文化站2009年被县委政府命名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4年镇委镇政府还将投资数十万元举办“资丘民族文化展”。

  三、注重网络建设,发挥协会作用

  长阳山歌、南曲、吹打乐、花鼓子、撒叶儿嗬这些传统文化主要靠家族、村落传承。全凭民间艺人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如何将艺人整体盘活,变分散性为集中性,充分调动积极性?该镇以村为单位,成立20多个民间文艺协会组织,用网络的形式,将艺人资源集中管理,闲暇传承单一行动,大型活动统一行动,形成了规模宏大声势浩大的传承阵容。在活动中,一方面镇为民间艺人提供施展才艺舞台,定期举办活动,让民间艺人有为;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民间艺人创收,让民间艺人有位。其中国家、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张言科、覃远新、田承干等领头的多只“传统文化打工队”,活跃在长阳、宜都、五峰等几个县市,每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四、注重艺人保护,发挥主导作用

  从90年代开始,资丘镇就对全镇民间艺人进行调查登记建档工作,对有一定技艺特长的民间传承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艺术特长、艺术成果及其家庭现状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普查,全镇已登记在册的长阳山歌、南曲、吹打乐、花鼓子、撒叶尔嗬、薅草锣鼓、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多个艺术类别的传承人达2000多人。为调动农村优秀传承人的从艺和传艺热情,更好地保护老艺人,镇委、镇政府于2005年设立“高龄优秀民间艺人生活补贴基金”,帮助贫困艺人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向文化主管部门积极申报各类民间文化传承人,截止目前,全镇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5人,市级14人。资丘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乡”的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极大地激励了他们传徒授艺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