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上钢轨“医生”探伤工 工作20年要绕赤道一圈

05.03.2015  10:07
桥梁和隧道是每次探伤检查作业重点中的重点。 徐凤莲 摄 每次下道避车待列车通过后,大家奋力抬起50斤重的探伤仪上道作业。 徐凤莲 摄 午饭时间赶紧吃带来的食品补充体力。 徐凤莲 摄

  中新网武汉3月4日电 (李高奇 徐凤莲 徐金波)每年春运期间铁路运输都十分繁忙,为保证行车安全,被誉为钢轨“医生”的探伤工行走在千里铁道线上,负责为钢轨“查伤看病”。他们每天基本要对10公里长的钢轨进行探伤,工作20年在钢轨上走过的路程最少都达到了4万公里,已经能绕赤道一圈。

  4日,武汉铁路局信阳工务段探伤一工区行斌生和6个工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京广线鸡公山站,开始了一天的钢轨探伤作业,他们今天要完成鸡公山——千古寨区间10公里线路,12座桥梁、7座隧道的探伤任务。

  据行斌生介绍,京广线开行着6000吨的重载货物列车,且春运期间温度较低,钢轨内部出现裂纹或者核伤的概率增大,由于钢轨探伤是利用探伤仪发出及接受返回的超声波来发现判断钢轨内部是否完好,因此每次探伤作业对探伤工的脑力、听力、眼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他们不仅要仔细倾听探伤仪发出的各种报警声音,还要时刻盯着探伤仪上的声波图像,然后进行综合分析,认真检查好每一寸钢轨。发现异常,就要推着仪器来回多检查几遍,如果经过大家复核确认钢轨内部有伤损,他们就会在钢轨上作出伤损的记号,通知相关线路车间和工去及时更换。

  由于他们只能利用列车的间隙上道探伤作业,每当上行或下行线路即将有列车开来,探伤工就要立即将探伤仪抬下去避车,待列车通过后再抬上去开始作业。这个重达50来斤的“家伙”每天要被探伤工上下抬起三四十次,这对于他们来说消耗了极大的体力。

  为了确保探伤作业质量,检查时每小时行进速度不超过三公里,如果快了就会出现检查疏漏。他们平均每天探伤检测钢轨10公里,得走上五六个小时。这样算下来,该段从事探伤超过20年的有20多名探伤工,他们在钢轨上走过的历程最少都达到了4万公里,已经能绕赤道一圈。

  午饭时间,他们就利用列车间隙停止作业时,吃早上带来的食品。由于他们长期中午不能吃到正顿的午饭,大多数探伤工的胃都不太好。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工作中从不马虎,入冬以来,他们共发现伤损钢轨35处,已经及时上报由相关车间作了处理。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