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职工曹锟:带着思考和快乐炼钢

23.10.2015  15:29

    新华网武汉10月23日电 (记者熊金超、李劲峰)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炼钢厂,选择从最基础的炉前工做起;两年多就掌握炼钢5大工种操作技能,迅速成长为学历最高的炉长;眼瞧炉口火焰收缩频率和钢渣颜色,就能判断出钢水温度是否达标……这就是神奇的武钢炼钢总厂青年职工曹锟。

    “我无非就是带着思考工作,享受快乐炼钢。”曹锟自解秘诀。

    2006年从高校冶金材料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曹锟进入武钢集团,被分配到炼钢总厂二炼钢车间。基层锻炼期满,同批分来的同事各自转到技术或研发部门时,曹锟出人意料地选择待在炼钢转炉前,从最基础的炉前工开始干。

    “当时,听过带我的老师傅讲述成为优秀炼钢工人要经历的挑战,了解到炼钢基层培养人才的环境后,我决定留下来。”曹锟认为,并非每个研究生到工厂企业都得搞管理或研发。从基层做起,用自己所学所思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巨大成就感。

    钢炉班组是炼钢的基本生产单元,负责容量数十吨或上百吨钢炉从铁水到出钢的生产全流程。一个钢炉班组除炉前工外,还有合金、摇炉、加料、操枪和炉长5大技术工种。从炉前工做起,掌握这些操作工艺成为炉长,一般职工至少需要7年左右,而曹锟仅用了两年半。

    “能这么快上手,一方面我读研前曾在钢铁企业工作过;另一方面,自己没事时喜欢琢磨。”曹锟工作之余,喜欢观察其他工种如何配料、操作,并记在本子上。晚上回宿舍,他习惯花上半小时,回顾一天所见,并对比书本所学,思考操作原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曹锟当炉前工3个月后,同班组的合金工临时请假,炉长让曹锟顶班。曹锟出色地完成任务,迅速实现从初级工种向技术工种的角色转变。

    曹锟说,虽然此前在学校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并没有搞清楚哪道工序对应哪些理论。只有结合实践经历,联系理论,才能触类旁通,“我想这就是知识和思考的力量”。

    在钢炉生产班组中,炉长的角色属于终端“把关人”。钢水出炉的温度、成分是否合格,直接取决于炉长对于钢水出炉时间、配料的把控,判断失误就会导致出钢不合格。尤其是特种钢,有数百个数据需要严格精确控制,不合格就会带来巨大损失。

    尽管当炉长时间不长,但曹锟通过反复琢磨,练就出看炉口火焰收缩频率和钢渣颜色深浅就能判断钢水温度,看倒钢模翻出的钢花变化就能判断钢水碳含量高低的“火眼金睛”,创造出连续70多个月合格出钢的生产记录。在第五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曹锟以实际操作满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近年来,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加上国内钢铁产能过剩,钢铁行业整体进入“寒冬期”,控制生产成本成为钢铁企业的首要任务。2011年,曹锟搜索文献资料,发现日本有研究人员提出过用石灰石替代活性石灰的炼钢思路,但一直没有成熟工艺支撑。

    多方求证确定此一方法的可行性后,曹锟带领团队用大半年时间,开展18个炉次试验,最终将这项研究理论变成实际操作工艺。每吨50元的石灰石,替代每吨500元的活性石灰后,武钢集团仅此每年就能降低原料成本上千万元。

    “在炼钢一线工作近10年,当自己经过思考解决了工艺问题时,当自己判断出钢水炼好、挥手示意可以出钢时,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刻!”曹锟说。(完)

(责任编辑:余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