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杨桥村保护自然更显“美丽”

14.08.2015  21:38

    新华网湖北频道8月14日电(赵自云)蓝蓝的天空,葱郁的树林。虽是盛夏时节,烈日炎炎,但这里却显得与外地舒适宜人。仅今年上半年前来该村观光的游客达5000多人。

    8月7日,笔者再次来到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杨桥村采访时,对这个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又有新的发现,乡亲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意识特别强,自然环境也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回报。

     古树,出再多的钱也不卖

    杨桥村种树卖树形成特色产业,但先人留下的古树谁也别想卖走。

    三组农民陈德旺门前有棵大叶女贞已生长150多年,两人合围粗,高约15米,冠幅近半亩地。前来想买古树的络绎不绝。过去,有人出3万、4万都没有打动老陈的心。2013年秋,一河南客商出价5万元,邻居认为这下老陈该“出手”了吧。没想到,陈德旺仍坚决地说:“树能长这里是福份,你出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卖。”无奈,客商只好怏怏走人。如今,老陈一家人常搬两个竹床在大树下纳凉。他说:“树下纳凉要比空调房舒适。

    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永华介绍,村里现有100年左右的古柏树300多棵,还有古皂角树2棵,古木瓜树和古柿子树各一棵。

     建房,不占田不毁林不填塘

    杨桥村278户1038人,版图面积16.25平方公里。别看该村村大地广,但农民建房时不占农田、不毁树林、不填堰塘成了规矩和习惯。

    年近60岁的农民汪承云夫妻俩在家种树种粮,年收入6万多元,儿媳在襄阳经商收入也不菲。年初,汪承云一家人商量建新房,他们可以临村水泥路建,只需要占几十平方米的农田,也可以在后山坡上建,锯掉一棵大柏树就行。最终他们放弃了这些方案。推倒了过去的旧牛房、猪舍,投资20万元建起了三层高的“小洋楼”。新居落成,门前挂着两个大灯笼,墙边还挂上了红红的辣椒和金灿灿的玉米,加上房前屋后桂花树、紫薇的映衬,呈出现一幅美丽的“农家画”。

    民居,星罗棋布,各“绿”一方,成为该村一大特色。该村农民建房时大多选择在半山坡,以单家独户为主,有利于房屋四周种植花卉苗木,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杨桥村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5000亩,品种38个,年销售苗木2500万株以上,销售收入超1200万元,仅此一项户均收入4多万元。

     旧物,充分利用记住乡愁

    旧瓦、废砖、瓶瓶罐罐……过去乱堆乱放影响环境是包袱,现在充分利用修建门前景观带成了“香饽饽”。

    绿景苗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平近些年来经营苗木赚了许多钱。今年夏季,他投资3万元改造庭院的“风景”,围绕门前的堰塘修建水泥栈道,栈道旁的围墙是用旧瓦片垒砌的,旧瓦片之间还镶嵌着形态各异的酒瓶,从山上找来的景观石或卧或立在草坪中。两棵大树下各安放着石板桌,家庭夏季时常当饭桌,客人来后游玩当棋牌桌。

    “把村庄当公园建设,把庭院当景点装扮。”村党支部书记李兴贵概括他们这一作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杨桥村农民自觉提档升级,合理利用旧砖瓦、废酒瓶、以及闲置陶器,他们要么建护坡或篱笆墙,要么垒成景点造形,剩余的用来铺路。这样使许多家庭“文物”有效保存下来。修建这些“庭院景点”的师傅大多来自乡村的能工巧匠。目前,该村建设“庭院景点”的农户有50余户。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