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湖北大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 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08.01.2016  19:19

  大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 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系列宣传之三

  2015年是湖北省“十二五”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程的收官之年,经过5年的努力,全省各地市州在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提升县域信贷投入水平、推进保险、证券服务“三农”、改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等方面成绩斐然,诠释了“怀惠民之心、承社会之责、解民众之需、达和谐之生”的普惠金融理念。

  网点遍布乡村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湖北省的总面积中,山区、丘陵占比达到了80%,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百姓出行成本较高,存、取钱较为困难。如何让广大百姓共享普惠金融发展红利?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地借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规划之“东风”,优化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引导金融服务下沉,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让网点遍布乡村,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12年起,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按照“科学规划、整体部署、分步推进”原则,以农村地区金融支付服务“三公里无空白”为首期目标,以“按图索骥”的方式科学地加快联系点布点进度,最大优化布局效益。武汉农村地区提前两年实现了“户户有银行卡、村村有服务点、镇镇有ATM”的规划目标任务。

  十堰市、恩施州地处偏远,辖内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状况较为不便,为此,两地在积极引进银行物理网点的同时,大力推动“村级惠农服务联系点”建设工作,推广使用无线转账电话、移动支付终端、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结算工具,努力改善山村地区的支付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群众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截至2015年9月,两地新增农村金融网点分别为22个、32个,村均转账电话拥有量分别为4.8部、4.2部,ATM和POS机乡镇覆盖率均达到100%。

  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金融机构设立在农村的营业网点同样大幅增加。截至“十二五”末,6地农村银行网点总数较期初增加均超过30家。一些原已撤离县域的银行分支机构,又重新回归恢复设立,全省乡镇一级基本实现了银行类金融机构全覆盖,全省县域一级基本实现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的全覆盖。

  神农架林区建立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区政府给每个村级惠农服务联系点2万元周转资金,乡镇每年配套2000元的经费保障,涉农金融机构给予年度交易额的5-8‰的手续费,鼓励联系点积极有效服务山区群众。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短短5年间,全省县域以下地区新增银行网点近400家。截至2015年9月末,全省县域及以下地区共布设转账电话167415台,平均每村6.68部,较2010年增加3.68部,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户足不出村即可享受转账、查询、小额汇兑、支农补贴领取等基础金融服务;县域以下分别布设ATM和POS机11077台和92156台,乡镇覆盖率达98.58%和98.96%,分别较2010年提高12个和14个百分点。

  加大信贷投入破解“三农”融资难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发挥着“输血”和“造血”的重要功能。广大农村地区有着旺盛的信贷需求,但由于“三农”主体自身资质较差,信贷风险较高,导致金融机构有效信贷投入不足,“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十二五”期间,各地着力推动各类金融创新实践活动,加大信贷投入,破解“三农”融资难题。

  为加大银行涉农信贷投入力度,武汉市政府每年拿出150-200万元的财政预算资金,奖励金融机构增加“三农”信贷投入。“十二五”期间,武汉市新城区县域余额贷存比持续提高,2013年、2014年末已分别达到 61.55%、59.44%,提前并超额完成县域余额贷存比55%的规划目标。

  宜昌市着力落实各项惠农信贷政策,大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培植,持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和涉农信贷创新,引导信贷资源向涉农主体倾斜。到2015年9月,宜昌市涉农贷款余额较2010年末增加459亿元,增长134%;辖内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合计478亿元。

  “十二五”期间,襄阳市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到2015年9月末,全市县域贷款余额较“十二五”期初净增长320.85亿元,增长1.46倍;县域贷存比较期初增加6.28个百分点。

  黄石市以推动大冶省级金融产品创新试验区和阳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信贷投入。近3年大冶市共研发推出金融创新产品37种,累计发放143.9亿元;阳新县扶持了13个农业专业化合作社和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

  黄冈市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县域开展多种信贷产品创新,有效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到2015年9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较2010年末增长146.86%,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1.9%,较2010年末提高2.9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较2010年末提高22.19个百分点。

  鄂州市在全省首创开办农村“五权”抵质押贷款业务,放大农村资产效应,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积累了先期经验,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到2015年9月末,全市共累计发放“五权”抵押贷款209笔、金额3.02亿元,抵押面积10.59万亩。

  咸宁市先后推出了林权抵押、农村小产权房抵押、农村承包经营权抵押、水域滩涂经营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等13种涉农信贷产品。到2015年9月末,该市涉农贷款余额较2010年末增加了150.7亿,增长了182.4%。

  随州市完善“信贷+保险”合作模式,充分挖掘林权、土地、水域、房产、农机具、订单、应收账款等农村经济资源的抵押功能,推广符合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信贷产品。到2015年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较 2010年末增长了146.07%。

  恩施州因地制宜,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开发了“555随心贷”、“茶商通”、“粒金小贷”、“扶贫互助联保贷”等一系列信贷产品,有效降低了融资门槛,提升了“三农”信贷投入。截至2015年9月,该州县域贷存比58.33%,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60.29%。

  据统计,到2015年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较2010年末增加了4150.03亿元,增长了139%;占各项贷款比例较2010年末提升了6个百分点。全省县域贷款余额较2010年末增加了3221.65亿元,增长了139%;占全部贷款比例较2010年末提升了4个百分点。

  让“三农”更保险让资本更集聚

  发挥保险的风险分担功能,对于有效服务“三农”、满足广大农民保险保障需求和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需求、扩大保险覆盖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全省各地着力提高保险保障水平,有效分担了“三农”经济风险。

  荆州市依托保险公司及乡镇、村组行政力量,在各乡镇设立“三农”保险办公室,每个行政村聘请“三农”保险协保员,形成基层有网点,乡镇有专干,村级有协保员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基层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实现了乡镇保险服务全覆盖。

  十堰为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分担“三农”经济风险,自2012年以来,通过推广政策性“三农”保险以及小额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商业险,确保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不因灾害和意外事故而陷于困境,满足农户对保险保障方面的需求。

  天门市在全省最早开展政保合作,并于2010年起试点政策性棉花保险,全市60万亩棉花做到了保险全覆盖,平均每年为棉农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既落实了惠农政策,又促进了农业和保险的双发展。

  与保险同步“下沉”的还有证券。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走进资本市场。

  为鼓励企业上市,襄阳市拿出403万元财政资金,真金白银地给予上市企业重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该市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交易的农业企业数达37家之多,为湖北省市州之最;1家涉农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

  恩施州聘请专家开展金融工程论证规划,举办多轮直接融资辅导培训,探索股权融资,对具有上市潜力的优秀农业企业作为拟上市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截至2015年9月,恩施州成功上市的新三板企业1家,四板企业17家。

  黄冈市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十二五”期间,成功登陆新三板、四板的企业达86家,在武汉股权交易中心新增挂牌涉农企业11家,实现了企业直接融资的大突破。此外,黄冈还鼓励农村经济组织参与农业期货交易,10余家农村经济组织进入期货交易市场。

  重塑金融生态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信用建设是金融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石,良好的信用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信贷投入。“十二五”期间,全省各地从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出发,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金融环境。“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农村信用工程整体稳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乡镇等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截止2014年末,参评63个乡镇中60个获得“信用乡镇”称号,占比达95.24%。

  孝感市以农村信用工程创建为内容,大力开展农村金融普惠工程暨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农村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示范户等创建工作,为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到2015年9月末,全市95个乡镇全部为信用乡镇,信用乡镇占比100%,信用村占比达到72%。

  恩施州推动辖内建始县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试点,创立了“一套班子,两个平台,三种机制”的工作模式,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培育诚信文化,实行信用评价,开发了“信用积分优惠利率贷款”信贷产品,使得“信用生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截至2015年9月,全省有1018个乡镇被评为信用乡镇,信用村18924个,占比分别为97%和75%,分别较2010年底提高了10个和13个百分点;累计建立农户信用档案868万户,有337.6万户建档农户获得信贷支持,贷款余额766.37亿元,较2010年末增长了120%。(王晓羽)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