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里份》昨开机 90余处里份补白老汉口记忆

10.06.2015  09:44

汉润里处处可见石库门式里份建筑 记者韩玮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刘元海)昨日,《武汉里份》系列纪录片在武汉美术馆开机,组织方武汉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表示,该片将为我市现存的90余处百年里份建筑留下抢救性声像档案,使之成为武汉“记得住乡愁”的有效载体。

    《武汉里份》摄制组透露,系列纪录片每集时长约5-8分钟,将聚焦金城里、汉润里、积庆里、联保里、咸安坊、洞庭村等汉口地区的代表性里份,为它们留下声像档案资料。

    该片将通过里份建筑,反映武汉里弄风情、名胜古迹、历史遗存、民生状态,体现武汉的城市个性;通过遛弯的老人、玩耍嬉戏的孩子,高大的古槐、飞翔的鸽子,气派的石库门等鲜活画面,真实记录祥和舒缓的里份生活;并邀请专家、民俗大师全程参与,讲述里份故事,挖掘历史人物以及历史典故,感受浓郁的汉味里份文化。

    武汉作家、老建筑研究者胡榴明介绍,武汉的里份出现于清末,最早建于1901年,和上海的里弄齐名,是西方低层联排式建筑与中国传统四合院、天井式建筑的结合体。

    据胡榴明研究统计,1949年以前,武汉老里份最高峰时达到280处,但随着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目前仅剩90余处。“这些老里份几乎都分布在汉口,如车站路的德兴里、一元路的三德里,系上海浙江财团刘怡得及曾任两广总督的袁海观等兴建,迄今都有114年的历史了”。

    她表示,目前全国只有武汉和上海这两座城市保留有如此特色的民居建筑。它们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标本,是彰显城市个性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武汉里份》系列纪录片前期的资料收集、实地踩点工作已全面展开,计划于今年12月底完成15集的拍摄制作任务。

    保存完好里份不足10处

    昨日胡榴明坦言,我市现存的90余处里份中,绝大多数都遭到不同程度损坏,保存非常好的仅不足10处,包括同兴里、泰兴里、洞庭村、江汉村、上海里、宁波里、联保里、二德里等,屈指可数,且多集中于原先的俄租界和英租界。

    昨日上午,记者随胡榴明、市城建档案馆专家一同来到武汉中山大道上的汉润里,大部分门栋口的大门都保留了原有的气派石库门外形,一进门便可见天井。胡榴明指着几处民居称:“你看,有的门户已经不见石库门的原貌,还有的天井没了,已经遭到破坏。

    在汉润里17号,90岁老人陈桂兰已在此居住60多年。她热心地将记者引到家中参观,石库门、天井均有保留,只是因时代久远,石库门沿、木质门板已经破损。老人说,这种老里份建筑的好处多多,空间高,冬暖夏凉,屋内有穿堂风,空气流通,住得蛮舒服。记者进屋体验,凉意扑面而来。

    市城建档案馆馆长王家乾表示,武汉现有里份建筑大多为有近百年历史的砖木结构联排建筑,以汉口江岸、江汉区最为集中。拍摄制作《武汉里份》系列纪录片,是在进行一项“城市记忆”工程,通过挖掘、积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激活老武汉市民心中的记忆点,填补相关城建档案的空白。

    在王家乾看来,目前青岛路等武汉老街区已经开始改造,但是老里份建筑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目前还是空白。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将有助于我市恢复老汉口的街区风貌。 (记者韩玮 通讯员刘元海)

(见习编辑 张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