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岗地上的抗旱尖兵

26.08.2014  12:50

——记省、市、县三级劳模王树献同志 

   

(姚军 孔春林)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攻坚任务,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每次抗旱减灾,他都身先士卒,不辞辛苦,奋战在抗旱第一线;他在工作中充分展现出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为抗旱保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今年53岁,黑瘦矮小,头发花白,获得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县(市)三级劳动模范的枣阳市抗旱服务队队长王树献同志。 

建设泵站,改善灌溉条件  

自2010年秋季以来,枣阳市已连续五年严重干旱少雨,由于长期耗水没有有效补充,全市现有大中小型水库280座,目前蓄水不足1.2亿立方米,仅为正常蓄水总量12.14亿方的10%,1.27万口堰塘干涸,滚河、沙河等中小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严重。今年高峰时全市作物受旱面积105万亩,21万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 

面对严重旱情,王树献带领抗旱服务队充分发挥抗旱主力军和先锋模范作用,辗转枣阳大地东西南北与旱魔作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改善灌溉条件,他积极深入农村帮助乡镇寻找水源,建泵站、修泵站,使其发挥抗旱应有的效益。今年4-8月,他先后为七方、鹿头、琚湾等镇新建泵站16座18台机组,装机540千瓦。维修泵站35座1275千瓦,新增改善灌溉面积6.12万多亩。 

修建泵站期间,为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尽早发挥抗旱效益,王树献每天吃住在工地,早出晚归,为泵站建设提建议、拿方案、调设备、并组织人员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每个泵站从开工到完工他都全程负责,亲自操作安装调试。在他的带领下,每座泵站均能很快出水,为灌区抗旱发挥了应有的效益,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打井提水,解决群众饮水  

6月,枣阳骄阳似火,大地炙烤,旱情加剧。为确保城区供水,王树献带领抗旱突击队员,利用两天两夜加班检修杨坡泵站,使其正常开机提水,保证了城区35万人饮水。 

资山水厂因资山水库水少无水可供,王城、资山2.1万人群众饮水发生困难。王树献白天带领技术人员到现场物探找水,晚上在办公室加班拿方案。经过细致的实地勘察及论证,共在资山和王城打直径10米的大口井1眼、直径4米的大口井8眼、深井2眼,及时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问题。 

刘升镇群众饮水告急,王树献不顾连续一线抗旱劳累,率队赶到刘升镇找水源、探测地下水,共打深井3眼、直径6米的大口井2眼,解决了刘升镇边远村0.6万人饮水困难的问题。同时,在华阳河水库上游组织筑坝,架临时机组往上游提水,挖引水渠,确保刘升水厂正常供水,解决了刘升镇3.2万人饮水困难;为太平镇打深井3眼,解决太平集镇和姚岗集镇3万人饮水困难;打深井1眼,解决七方镇1万人饮水困难;打深井3眼,解决杨当镇1.5万人饮水困难;打深井2眼,解决琚湾镇0.6万人饮水困难。 

6月以来两个月里,王树献辗转7个乡镇,组织打大口井11眼、机井14眼,解决了12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架机抽水,满足农业需水  

7月22日,王树献接枣阳市水利局通知,枣北石台寺灌区杨垱镇旱情严重,需启动石台寺泵站提水抗旱。旱情就是命令,王树献立即组织人员及设备,赶赴石台寺一级站取水口架设临时泵站。经过两天一夜的连续奋战,5台大混流泵、装机容量355千瓦的临时取水泵站建成通水,出水量达4.95立方米/秒,解决了灌区近6万亩农作物的灌溉用水。 

舍小家顾大家”,劳模精神永放光  

王树献同志舍小家,为大家,把群众口碑、职工信任作为最大褒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抗旱上和为社会服务上,没有时间为爱人分担家庭负担、照顾病中的亲人,特别是今年6月,岳母因癌症住院,没有时间去看望,岳母去世,他只是匆匆到灵前告别,没有耽误一天工作时间。在抗旱架机的日日夜夜,都始终和技术工人奋战在高温达40多度的河滩上、临时泵房里。白天顶着烈日晒,晚上被蚊虫围着咬,但他从无怨言,牢牢扎根在抗旱第一线。从设备选型、进场到吊运安装,从电机烘烤到参数测试,从渠道清淤到闸门维修,他都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安排,既当指挥员、技术员,又当施工员。在他的带动下,参战人员情绪稳、劲头足、干劲高,各项工程都是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在为群众解决饮水打井上,他跑遍了旱区各个角落物探找水,在施工中,他经常深入农户,特别是困难户家中,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不仅以最经济、最优化的方案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送到农户家中,同时让群众真正从党的惠民措施中切实得到实惠。 

8月上旬,枣阳大地陆续降下了两三次小到中雨,缓解了部分地区的旱情,但仍有近30万亩农作物“喊渴”,抗旱工作丝毫未减轻。如今,王树献同志仍然奋战在抗旱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