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调水工程前期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17.07.2014  13:36

(厅宣传中心 张强)鄂北调水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省级投资规模最大、覆盖流域最广、受惠人口最多的大型水利惠民工程。目前,这项工程前期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担负此项工程设计任务的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采取“白加黑”的超常规工作模式,多线作业,确保“两年前期、三年建设”的总体目标如期实现。该院介绍,鄂北调水工程项目设计是超前工作的,多年前就有相关数据积累加上采用了最新型的三维协同设计方法,工作人员用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议书。 

鄂北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分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四个阶段。目前,鄂北调水工程项目规划已审批,项目建议书已进入中咨公司审批程序,预计今年7月完成。今年年底,初步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确定工程技术方案,初步实现工程开工目标。 

省水利设计院院长李瑞清指出,丹江口大坝高程加高至170米后,工程的取水口高程达到150米,到王家冲的终端有50米的水头差,具备干线自流的条件。这个干线的长度有267.5公里,由渡槽、明渠、倒虹吸和隧洞组成。通过这条干线把水自流到沿线的36座水库里面去,再由水库分配到灌区。项目建成后,受益范围有1万多平方公里,受益人口480万人。灌溉的面积470万亩,生活和工业用水保证率,可达到95%,农业用水保证率达到70-80%,通过这个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的旱包子问题。 

鄂北地区涉及襄阳市的老河口市、樊城区、襄州区、枣阳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广水市和孝感市的大悟县,是湖北省历史上有名的“旱包子”,旱灾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鄂北地区共发生16次特大干旱、大旱,平均两年半一次,小旱经常发生,甚至1年多次,而且呈逐年加剧趋势,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特别是2010年至今,鄂北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四年连旱,部分城市生活、工业及农业供水出现危机,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到目前干旱缺水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缓解。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