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推进纪实

03.02.2015  11:00

  1月27日,荆楚大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漫天飞舞的雪花、冰冷刺骨的寒风却挡不住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者的冲天干劲与火热激情。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生产性试验项目在去年12月28日开工之后,短短一个月内,进展捷报频传。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专题已进入水利部审查会签阶段;另外14项专题报告中已有9项编制完成;倒虹吸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管)厂土建工程已完成总体土建工程量的80%,春节后可全面开展管厂设备安装。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一次次刷新着水利建设的纪录,一次次创造着水利建设的奇迹,一步步朝着“两年前期、三年通水”的目标迈进。

  鄂北人民期盼

  “十年倒有九年旱,大旱不至便小旱”,鄂北岗地是湖北有名的“旱包子”,而老河口、襄州、枣阳、随县、曾都、广水、大悟又是“旱包子”上的“旱尖子”。

  据水利和气象部门统计,鄂北地区从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间,平均每4年发生1次严重干旱或者特大干旱;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间,平均每2年发生1次。当地老人回忆,鄂北的干旱由来已久,上几代人就是这样,至少有上百年历史。

  而鄂北地区是一个特殊的资源型缺水地区。这一区域气候上属于南北过渡带,地理上位于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地貌上大多为丘陵岗地。因此,降雨量偏低,过境客水少,蓄水能力差,地下水贫乏。

  建国以来,中央、省、市在鄂北地区具备条件的地方修建了一大批水库、泵站等蓄引提水工程,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工程措施已经达到极致,但仍未能彻底解决干旱缺水的难题。

  2010年到2014年鄂北地区遭遇连续5年大旱,千条河流断流,千座水库低于死水位,九成塘堰干涸,城乡生活用水困难,农业生产无水可灌,众多企业因缺水限产或停产,鄂北大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连年干旱,让人民群众深受缺水之苦;连年干旱,让鄂北地区民生多艰;连年干旱,让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救命水。多年以来,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提出议案、建议和提案,多次疾呼,希望能尽快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缺水难题,能够保粮食稳产增产,保城乡饮水安全,保经济社会发展。

  全省一号工程

  人民的事就是政府的事,民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鄂北地区人民群众干旱缺水的难题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牵动着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心,牵动着省直部门和市县区同志的心。

  2012年7月29日,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正处于防汛抗洪攻坚期,而此时鄂北地区的随州、广水一带却连续5年干旱,旱情严峻。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上首次提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战略思想,要求省水利厅从战略高度研究鄂北地区长期缺水问题。

  当年8月7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在襄阳部署台风“苏拉”抗灾救灾工作时,再次指示省水利厅要抓紧研究解决鄂北地区长期干旱问题,尽快拿出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干旱问题的措施,并把该工程列为省委、省政府的“一号工程”。

  省水利厅抢抓机遇、乘势快上、不分昼夜、只争朝夕,只用9个月就完成了《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编制工作,2013年8月列入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并获得了水利部和省政府的联合批复。

  2014年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被列入国家重点推进、优先实施的172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2014年6月14日,省委、省政府成立以省委副书记张昌尔为指挥长、省人大副主任王建鸣和副省长梁惠玲为副指挥长的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指挥部。8月15日,省编办正式批复同意成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工程项目法人。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12月28日,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生产性试验项目在襄阳市襄州区开工建设。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提出动议,到正式批复立项,再到生产性试验项目开工建设,改写了许多水利建设历史记录,创造了许多水利建设历史奇迹。

  高位推进前所未有。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省人大副主任王建鸣、副省长梁惠玲等领导多次现场查勘引水线路,研究部署协调督办相关工作,带队同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沟通争取支持,推动项目迅速批复立项及开工建设。

  省水利厅、发改委、财政厅、环保厅、国土厅、住建厅、移民局等省直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安排,组建专班,明确责任,采取得力措施,并肩作战,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襄阳、随州、孝感和相关县市部门的组织部署有序,落实行动有力,推进工作有效。

  立项速度前所未有。项目从无到有,从提出构想到获得国家立项及开工,仅用了两年半时间。项目推进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为世界水利建设史上所罕见。

  投入规模前所未有。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静态总投资162亿,并且以省财政自筹为主,这是湖北省有史以来自主建设的最大水利工程项目。

  碧水润物惠民

  鄂北地区是湖北省人口、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地区。区域内总人口约占全省6.6%,耕地面积占全省的9.7%,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9.3%。襄州、枣阳、随县是国家重点县(区),曾都、广水和大悟是湖北省重点产粮县(区)。

  鄂北地区还是湖北省“一主两副”城市化战略格局的核心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具有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根据工程规划设计,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出发,经过襄阳市的老河口、襄州、枣阳,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广水,最终到达孝感市的大悟王家冲水库,全长267公里,设计用45个月的时间建设完成。

  整个工程实现全程自流,多年平均供水7.7亿立方米,以人工渠道将沿线36个大中型水库串联而起,为鄂北岗地注入“生命之水”、“生态之水”和“幸福之水”,惠及鄂北大地1.02万平方公里范围内481万人和469万亩耕地,支撑保障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规划与实施中,省水利厅和鄂北局始终坚持“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突出建设与管理、质量与进度、生态与效益“三个并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工程,把这一利民惠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相信在未来的3年时间内,一个“永久、生态、高效、廉洁”的民生水利示范工程、一幅满渠碧水源源长流的美好画卷、一个鄂北大地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必将展现在我们眼前。 (梅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