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汉都市炼丹人:将黑膏药制成一张张敷贴

09.07.2014  10:19
图为:以前的膏药叫狗皮膏药,如今形态虽变,但熬制工艺仍在沿袭 图为:张义生正在将药粉制成药丸。摇、转、推、颠、给水……,熟手半小时可完成 图为:根茎叶花果实……中药世界,五彩缤纷

  文图/本报记者刘大家 胡彩丽 通讯员张姝

  干燥,磨碎,打粉,炼丹,制膏……这些兴起于几千年前的中药传统制作工艺,如今都有机器替代双手来完成,手工进行中药炮制已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中药产业化的浪潮下,成为一种凤毛麟角的存在。不过,昨日,记者在武汉市中医医院的药学基地内,看到了一群现代的“炼丹”人,仍在都市传承着农耕时代的中药制作工艺。

  药学基地副主任张义生,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彭银亭中药炮制工艺的传人之一。他还记得初学艺时,练习一种用药筛滚水制丸的手艺,手掌虎口处每天被药筛的竹篾扎得鲜血淋淋,却不能用手套防护,为的是能掌握好力度,用转、摇、滚、推等十多种方式,将药粉滚成均匀的比绿豆还小的丸子。看似简单的活计,却是数十年的功力积累。现在已没什么人来用心学这种手艺,以致成了“”活。“手工做成的药丸,虽耗时耗力,但是比机器制作更均匀,药丸更光滑润泽。”张义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