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曾都区“小五长”违纪占八成多 监管相对薄弱

29.09.2014  16:35

  站长、所长、校长、院长、村长(支书)等这些二级单位的负责人,俗称为“小五长”。

  24日,随州市曾都区纪委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中,“小五长”成为重灾区。

   小五长”违纪占八成多

  据通报,今年2至4月,该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擅自提高职工津贴补贴标准,多发14796元。2010年1月至今年5月间,该站还违规提高职工工资标准,多发113441元。该站站长黄甫学被行政记过,违规发放资金被全额追回。

  今年8月12日下午5时10分,府河镇农技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何朝国、涢潭铺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安、党支部委员喻有全在该镇某山庄带彩打麻将,3人均被党内警告处分。

  曾都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家明介绍说,通报的16起案件中,涉及“小五长”等二级单位相关负责人就有13起之多,超过八成,主要问题是公车私用、违反财经纪律滥发津补贴、公款宴请送礼旅游、工作时间带彩娱乐、大操大办等。

   监管“软肋”问题多

  二级单位负责人为何敢顶风违纪?

  该区监察局副局长郁武坦言,对于区直一级单位的党风廉政监管非常严格,对其“三公经费”也是常态化审计。但对于一级单位下属的站、场、学校、医院等二级单位的监管,则相对薄弱。

  根据惯例,对二级单位的监管往往由该系统一级单位纪委负责,但这种系统内监管易流于形式,甚至少数二级单位沦为一级单位的小金库。

  同时,二级单位数量较多,难以全面监管。就曾都区而言,其二级单位就有200多个。比如,农业局下面就有农技服务中心、植保站、检疫站等众多二级单位。

  曾都区委书记刘宏业表示,基层“小五长”是各项政策、各项行政权力的“神经末梢”,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级别虽低,权力却很大。“小五长”违纪违规将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害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