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 多省份组织或纪检主将易人

01.09.2014  20:37

   伴随着省部级问题官员接踵落马,涉及多个省份的人事调整正在展开。记者观察发现,此轮调整,有两个明显特征:第一即为“补缺”意味明显;第二是多个省份组织部长或纪检书记易人,为深化改革及强力反腐提供组织保证。

   多个要职补缺:异地任职和“空降”引关注

  8月31日官方公布,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巴音朝鲁出任该省省委书记一职,成为现任省级地方党委中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一把手”。他的前任王儒林另有任用。同时,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超良任吉林省委副书记。

  近来,一些省部级官员频频调动。前不久,山东省副省长邓向阳调任安徽省委常委,填补了因王炯转任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产生的常委空缺。至此,安徽省委班子补齐13名常委。

  同日的消息显示,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擢升为市委常委,填补了因赵凤桐调任国土资源部造成的市委常委空缺。

  这种“补缺式”的人事调整还出现在浙江和云南。8月11日,袁家军被任命为浙江省副省长。他此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今年3月,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蔡奇离职。据报道,蔡奇已被调中央有关机构任职。

  此前8月4日,中共玉溪市委书记张祖林被任命为云南省副省长。这应是前期沈培平落马职务调整的后续。经此番调整,云南省政府领导班子形成“1正8副”的格局。

  省级层面职位频频调整的同时,一些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空缺职位也获得填补。接替此前落马的万庆良和张田欣,日前,任学锋和高劲松分别履新广州、昆明市委书记。

  其中,身兼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的天津副市长任学锋,此次“空降”广州,打破了31年广州市委书记在广东省内选拔的传统。有媒体发现,1965年10月出生的他,亦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副省级城市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