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光和他的竖版世界地图令人耳目一新

12.08.2014  20:26

    新华网武汉8月12日电(记者方政军)早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我就采访过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晓光博士,当时他编制了一套竖版《系列世界地图》,我于2000年5月12日率先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后,专家认为从不同视角回答了人们观察世界的不同答案。

    新近,湖南地图出版社全国地图编辑室分别出版了竖版《中国地势图》和竖版《世界地势图》,果然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地图由横改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著名地图专家邓吉芳说,常见的横版中国地图不是一张中国全图,而是两张局部图的拼接。图上将相当于中国大陆面积1/4的南海及南海诸岛切下来,再将比例尺缩小一半,绘成一个小方块,放在右下角。这样一来,一张完整的中国全图就变成了两个部分的拼接,制造了中国东西长、南北短的错觉。”邓吉芳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右下角贴小方块的横版中国地图却没有变。竖版地图后来在一些图集中出现过,但未在专题地图,或面向社会公众的挂图中出现过。

    今年1月,中国地图出版社推出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正式以竖版的形式和读者见面。在这张竖版中国地图上,首次将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展示出来,在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海诸岛的主要岛屿、岛礁以及与周边岛国、岛屿、岛礁的地理位置关系,而不是挤在角上成为插图。

    “竖版地图出来后,很明显南北更长,就给读者一个更直观的疆域概念和海权意识。不过,我们在出版的时候,在这张图的基础上又延展了一下。”邓吉芳用手比划着,在构图上,把南北向拓宽,“雄鸡的上身”不再顶着图纸边界,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理关系也展现出来。

    据介绍,湖南地图出版社的这张竖版中国地图在今年3月出版,当时印刷了2万份,到7月份就卖断货了。读者纷纷反馈说,“这样的中国地图看起来舒爽多了”。

    湖南地图出版社佘世建先生为了说服郝博士时介绍,他们在2008年时编制了一本《中国海洋国土知识地图集》,编辑这本图集是为了反映国家在陆海疆域的主张,普及知识。这本书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外交部反复审阅,两年后终于获得了出版资格。

    郝晓光主编的《系列世界地图》一套为4版,东、西、南、北半球各一张,且三横一竖,南半球版《世界地图》是竖的。1958年5月出生的郝晓光,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绘专业,理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第13次南极科考队中山站越冬队员,现任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图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出版著作五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谈及创作的想法,快人快语的郝晓光说,亚太版(即东半球版,中国现行世界地图)和欧美版(西半球版)的世界地图一直是国际通用的两个版本。然而,即使亚太版和欧美版结合起来,也并不能完全解决世界地图上存在的问题。

    “设想一下,把一个篮球纵向剪开,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剪开的两面平整地铺在地板上。要想把一个球面变成平面,必须利用投影技术,但是投影是会带来变形的,譬如,在中国现行世界地图上,北极和南极地区被严重地变形了,北极点和南极点被拉成了一条线,我们无法看到一个客观真实的南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