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远东:肽科学执着“布道者”

30.05.2014  20:15

邹远东正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朱滨 摄)

    新华网记者 胡诚 朱滨 通讯员 郭力 彭永

    提要:在他64载人生历程,留下了众多辉煌印迹;在他不断跋涉攀登征程,书写了曲曲雄浑乐章。他曾当过士兵,成为优秀军官;他曾做过军报记者,成为行业佼佼者;他曾投身政界为领导赏识,却又在仕途一片光明之际下海经商;他叱咤商海,长袖善舞,在一片眼花缭乱的并购中打造了一个属于他的企业王国,却又在辉煌时“”身而退,甘居幕后;他因发明酶法多肽而成为当之无愧的发明家、科学家、中国多肽之父。他的酶法多肽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钮经义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王选的激光照排并成为当代中国的“重大发明”。

    士兵、军官、记者、官员、商人、科学家……复杂多变的角色异常奇妙地有机统一在他的身上,也书写了他传奇的人生。他的性格又像是一个矛盾的多面体,外人很容易看到他三棱镜般的五彩缤纷,却很难看透他的内心。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但却鄙视铜臭;他创造了巨大财富价值,却又云淡风轻,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对他而言,成功的内涵不是财富的数额,而是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是在一种执着的追求中获取的最大快乐。

    如今,他更像是一位“布道者”——传播生物肽科学的“布道者”。为了促进人类健康的改善,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坚守理想和信念,坚定而执着地向前跋涉着。

     从士兵到记者,“第一堂课”奠定人生轨迹

    前不久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2》第六集《秘境》,来自广西北海的沙蟹汁粉墨登场。

    沙蟹,这个与恐龙同时代、在地球上已存活亿万年的小精灵,用它制成的蘸酱沙蟹汁,竟构成了人间难得一品的美食“秘境”。然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沙蟹汁的美味,更有解说中对这种美味的科学解读:“(沙蟹汁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把沙蟹中的蛋白质水解,得到小分子的多肽和游离的氨基酸……”

    对氨基酸,人们或许并不陌生,但对多肽的营养成分和功效,人们却知之不多。但就在为数不多的知晓者中,至少有一个人看了这期节目后激起了内心的激动和共鸣,这个人就是邹远东。因为他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向全世界推广多肽。

    5月的一天,精神矍铄、有着两条特征鲜明的浓眉的邹远东侃侃而谈,向新华网记者讲述他的传奇人生。

    一如经过地球亿万年的变迁,造就了沙蟹小小身体里的“秘境”,在邹远东64载人生历程中,其令人眼花缭乱的职业转换,出人意料的角色跨越和令人叹服的职业成就,共同构成了邹远东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秘境”。要完整解读邹远东,还得从46年前从湖北广水走出的一个普通士兵说起。

    邹远东1950年出生于湖北广水,在家中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大。16岁那年,邹远东因家境贫困辍学后,先后做过当地小学的教员、文工团的演员。

    1968年,18岁的邹远东被县里的征兵干部看中,成了一名警卫连战士。不久,邹远东所在部队的首长需要一位警卫秘书,便有人推荐邹远东。等他去了之后才知道:此前这位首长已经换掉很多秘书,跟随其最长的时间也不过半年。喜欢思考的邹远东首先从这些离开的秘书身上了解情况,最后得出结论:以前的警卫秘书对首长大多心存敬畏,不敢和首长交流,时间长了首长自然对这样的警卫秘书产生不信任。

    找到症结之后,邹远东便主动和首长谈起自己过去的一切,优点缺点都让首长了如指掌。加之他手脚勤快、为人忠诚,很快便得到了首长的认可,在此岗位上一干就是3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邹远东被部队推荐到当地机要学校学习,毕业后顺利提干。此后,希望继续留在部队的邹远东,进入部队的宣传科,没有人教,他就向报纸学习,抓住每一次练笔机会,当他的第一篇新闻稿在一家省级党报上发表后,更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表现出色的邹远东,很快被调往武汉警备司令部政治部任新闻组长。在任组长的三年,他不仅培养出一大批日后成长为优秀军官、军旅作家的部队人才,新闻组的报道工作也连年被评为系统第一。

    1976年10月,作为当时武汉军区入围的两人之一,邹远东进入《解放军报》当记者,当年他26岁。

    “做事讲方法,善于学习,不甘落后”,从士兵到记者,邹远东接受了人生的“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