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互联网+"为普惠金融插上隐形的翅膀

22.10.2015  12:00

    新华网湖北频道10月22日电 如果说普惠金融是一次美丽的嬗变,那么,对于拥有4万个网点,服务4.7亿客户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来说,“互联网+”将为她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一方面依托网点优势、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甄别风险,实现实体网点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更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是一项技术,它会如同电的发明一样将改变一个时代。”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邮储银行将利用互联网翩翩起舞,利用互联网做好普惠金融。“我希望在未来十年成为虚拟网点最强的机构。

     银行拥抱电商

    做互联网金融升级突破口

    早在今年3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后,互联网便以汹涌之势席卷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在做“互联网+”的升级。

    在邮储银行看来,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互联网金融与该行秉承的普惠金融理念极为契合。今年初,邮储银行发布2014年度《普惠金融报告》,里面提到,这家拥有近4万网点,近6万亿元资产规模的大型商业银行,已经低调杀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以发展电子银行作为优先战略,通过零售网点的优势,助力农村金融进入“互联网+”新时代。

    吕家进行长也在谈到互联网金融时表示,用互联网对金融服务网络进行升级改造,能更好的践行普惠金融,而做好普惠金融,邮储银行有着天然的禀赋,网点众多和物流服务就是最大优势。

    但一个现实是,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无论如何改进,始终面临成本高、风险大等难题。具体来说,比如银行对借款人掌握的信息有限,征信有难度,如何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做好信贷工作。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邮储银行依托中国邮政庞大的实体网络,整合“邮乐网”电商平台,推出的“邮掌柜”电子商务平台布局农村电子商务。

    在邮储银行看来,通过“邮掌柜”平台和广大农村超市结合,能使城市高质量的商品顺利运送到农村超市去;另一方面,农村的特色农产品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让城市人购买。

    这“一进一出”就打造出了一个“网络代购+平台批销+农产品返城+公共服务+普惠金融+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信贷员不用像过去一样,苦于收集客户信息只能上门家访,有了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以把各种信息应用到客户的信用评级、风险限额的协定,还降低了收集信息的成本。

    目前,邮储银行已在17个省份与中国邮政进行合作,以“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为努力方向,线上基于邮乐网和邮掌柜系统,线下依托农村网点资源、农村便民站等实体渠道和物流配送渠道,着力打造集。

     电商反哺金融

    大数据让物、信息、资金“三流合一

    选择和电商合作,邮储银行有着自己的考量。

    “通过互联网技术,邮储银行可以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突破口,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邮储银行人士表示,这样的合作能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

    10月9日是世界邮政日,记者随同邮政电商体验组,来到了湖北省红安县,勤劳的红安妇女们将编织好的红安大布,通过“邮掌柜”拿到网上销售。

    当地专营红安大布的朱陆华介绍说,自己上网卖红安大布已经半年有余,销量远超当初的预期。

    而在高桥镇“熊家畈农场村邮站”里,热情的“邮掌柜”王霞正在为村民在网上代购书包。她告诉记者,做邮掌柜5个月,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为村民交水电费、充值和代购。“都是些很基础的服务工作,但就是因为做这些服务,小卖部的生意一个月能多卖七八千元。

    除此之外,村民们有小额取款需求也会来找她,通过村邮站装的POS机、商易通终端划转资金,再从王霞那领取现金;如果村民们网销土特产有融资需求,她还可以推荐给邮储银行,做好贷款服务。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互联网金融正在为不断满足广大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供新思路。作为全国网点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截至2014年末,邮储银行拥有营业网点近4万个,覆盖全国超过98%的县,其中71%以上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服务客户超过4.7亿人,服务触角遍及广袤城乡。而中国邮政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在更多的自然村、行政村通过社会加盟和自建,已经形成了一批邮政村邮站。

    目前,邮储银行已在17个省份与邮政公司进行合作,线上基于邮乐网和邮掌柜系统,线下依托农村网点资源、农村便民站等实体渠道和物流配送渠道,积累了大量的物流信息和客户信息。通过数据分析,邮储银行能够更好地提供基于结算、基于消费等综合金融服务。此外,这些信息还帮助邮储银行完善了客户风险的评估。(曾里)

(责任编辑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