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江那人那些事 灵魂扣问富哲理

13.10.2015  13:57
最后一张了
  • 最后一张
  •   小演员演大戏,小人物演绎社会大道理。10月10日晚,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传媒系的年轻学员们在珞珈山剧院上演了一部感人的催泪大戏。不到两个小时的紧凑演出中,观众笑声不断,掌声不断,笑中带泪,泪中带思考。该剧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好评。

      原创汉派话剧《那江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三四十年,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如今。讲述的是生活在长江边的5个青年男女跨越几十年的悲欢离合的情感纠葛,以及人生忏悔与自赎。楚楚和江波是一对即将结婚的恋人,汉桥、憨头、蚊子是他们的小兄弟,汉桥暗恋着楚楚。江波和汉桥为救一名落水者而同时跳下江,在江波需要汉桥拉一把的关键几秒钟,汉桥下意识地犹豫了,没有及时伸出援手,江波被江水吞噬。后来,汉桥娶了已怀有身孕的楚楚,视江波的女儿妞妞如亲生骨肉,对楚楚体贴如微,是一个难得的好父亲、好丈夫。如果不是对汉桥未救江波耿耿于怀的憨头和蚊子14年后揭开了汉桥心中的伤疤,让楚楚和妞妞得知了真相,也许这幸福会一直延续下去。悲愤而痛苦的楚楚冲动之下狠心地赶走了汉桥……离家出走后,汉桥长期在江边义务救人。20多年后,众人终于在江边找到了已身染重疾的汉桥,最终解开了朋友之间、两代人之间的心结。

      这是一部充满青春、回忆、责任、包容、自赎等元素的艺术探索意味较浓的戏,不仅能引起中老年观众的共鸣,也能抓住年轻观众的心。当晚的珞珈山剧院座无虚席,观众中有不少跟台上演员一样是90后大学生,他们表示,虽没经历过汉桥、楚楚他们那样的青春年代,但青春、爱情、友情这些情感元素是共通的。该剧浓郁的汉味,也让中老年观众找回了温馨的记忆,代替幕布起到时空转换作用的“竹床舞”(配乐为湖北小曲)、“扁担舞”(配乐为湖北大鼓)具有强烈的武汉标记,让中老年观众听得醉、看得乐。

      专家们对这部戏也给予了较高评价,肯定了这部戏的人文情怀与艺术追求,称这部戏讲人生的责任、情感的珍贵,讲人的忏悔、自赎与包容,是一种很可贵的追求,这种人文情怀如一盏明灯照亮观众的心。一群小人物演绎了社会大道理,讲了一个好的中国故事,弘扬了中国精神,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

      这部戏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较好的剧场效果,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白璧微瑕,也有专家指出,第二场的“江中救人”那一段的“三秒钟犹豫”处理得稍嫌简单,不足以表达人性的复杂;第三场的“离家出走”时间跨度可以改得稍短一些更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