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简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步推进抗疫和教学科研工作

29.04.2020  17:32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师生坚决贯彻党中央精神,认真执行武汉市防控指挥部部署,全面落实学校安排,各项工作积极稳步推进。

科技抗疫,竭尽所能。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实验室通过航天遥感视角见证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对满足大众关注需求、稳定社会情绪发挥了积极作用。1月25日,李德仁院士、张过教授牵头成立了包含多个单位遥感骨干力量的联合工作组,决定用航天遥感手段见证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进程,提供医院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估,从太空视角响应公众对于疫情防控的关切。遥感卫星影像自1月29日13点16分环球网微博首发后,迅速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0余家媒体转发和连续跟踪报道,关注人数过亿。实验室相关科研团队还研发了新冠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处理系统和医疗服务机器人系统,助力医疗诊断和武汉雷神山医院救治工作;向上级政府报送“夜间灯光遥感监测显示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复工复产稳步提高”研究成果,为复工复产研判提供科技支撑。实验室地球空间信息团队还利用自身学科与人才优势,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相关团队,向国家提出基于时空位置大数据开展公众疫情防控服务的建议。

做好教学,保障科研。 早在寒假初期,实验室就未雨绸缪,组建了线上课程交流群,分享国内外线上教学经验与心得、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攻略,认真讨论在线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落实。线上开课初期,针对师生主要集中在国内的情况,采用微信、QQ群课堂、腾讯会议等国内教学平台授课;针对后期课程教师和留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的情况,提前组织搜寻合适的教学平台进行测试,保证教学效果。实验室还通过建设课程网站、开展线上课程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等形式,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为保障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正常学习及科研条件,实验室组织留校研究生志愿者与实验室物业工作人员一同,进行实验室主楼、2号楼、附4及附5号楼的电脑远程软件安装和连接工作,在三日之内共为64台电脑安装了远程控制软件,为100余台电脑操作开机及软件连接,加上前期已经联机的220余台电脑,基本满足了实验室研究生远程联机需求。

师生齐力,共同抗疫。 实验室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包括长江学者、杰青在内的教工党员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加党员突击队,非党员教师也提出申请,共有32名教职工组成突击队参加社区一线值守。突击队构建分工协作的保障体系,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第一时间在各居民楼建立微信群,方便与居民的信息沟通,安排专人负责为老同志购药送药,突击队员尽心尽责确保居民居家抗疫、规范出行,并积极服务居民日常生活需要,送菜192户次、取送快件包裹105人次、为居民买药送药35人次。部分教师自愿参加抗疫志愿者服务工作,如定期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为武汉市相关医院、一线社区干部募捐医用口罩、防护服,向援汉医疗队、雷神山医院的援鄂医护人员捐赠鸡蛋、牛奶、水果、干果、巧克力、电热毯等物资。国外疫情蔓延之后,实验室还积极为海外教授和留学生捐赠口罩,送去关爱。不少研究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组织协调医疗物资运送、担任社区志愿者、为家乡村民逐户生成健康码等,展现了学生党员、武大青年的担当和情怀。

(内容来源: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