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鄂西山区育人摇篮——恩施高中

30.06.2014  18:37
恩高科技楼。姚祯发摄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30日电 题:鄂西山区育人摇篮——恩施高中

  作者:姚祯发 宋丹丹 余朝文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30日电:恩施高中(简称恩高),一所鄂西山区孩子们求学的梦想天堂,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知名学府,无数学子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社会实现他们的伟大理想。恩高,已然成为恩施州教育系统一个品牌、一个代言甚至是一面旗子。

  2014年6月,恩高迎来整校搬迁后第一届高考,全校师生克服校园迁址过程中的重重困难,经过3年的努力和拼搏,新校区第一届学子们以优异的成绩创下历史新高,1756名参考学生107人超过600分,上一本分数线学生达709人,预计北大、清华录取11人。2014,恩高在迁址三年的艰苦环境后,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硕果,这是一份回报艰辛的喜悦,这是所有恩高人为之付出的结晶,这是恩高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三年来,我们的教师,在校园搬迁过程中,克难奋进,默默付出,舍小家顾大家,一切为学生,一切为教育,2014,取得如此让人欣慰的成绩,是教师们付出和学生们努力的结果!”恩高党委书记邱建华说。

花园式的校园。姚祯发 摄 漂亮的教学大楼。姚祯发 摄 青山环抱的恩高。姚祯发 摄

   一: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投入巨资建新校

  恩高创办于1938年12月,1954年,恩高被确定为湖北省18所重点中学之一。 创办初期的校址在恩施城梓桐巷道台衙门,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更替,学校七易校址。

  多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改变恩施州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州委、州政府决定投资3亿元,建设一所有100个教学班、学生规模达5000人的恩施高中新校区,并将恩施高中新校区建设作为州委、州政府承诺的实事之一。

  2011年秋,占地71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恩高新校区,接纳首批新学生1500名。这所依山就势,靠山面水,清静幽雅,景色宜人的新恩高,充分体现人性化、平民化、标准化、民族化、生态化的特点,巧妙地对自然山体、水域进行合理利用和重新塑造,充分体现土家族、苗族的建筑特色和风格,积极保护学校周边现有的山林绿地,既满足教学要求,又具有观赏性,形成“一轴一心多区”的总体布局形态,营造山环水绕、和谐共生的校园空间。校园内银杏、香樟、金桂,亭亭玉立;青山、楼房、碧水,层层相依。

  走进恩高校园,恍若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给人一种“读在青山绿水间”的惬意和享受,这里正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如意摇篮。

  恩施州州长杨天然寄望恩施高中全体教职员工不辜负州委、州政府的重托,不辜负全州人民的期望,以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新的要求、新的面貌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把恩施高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湖北最好”的高中,使之成为恩施州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大手笔投资恩施的‘明天’,体现了恩施州委、州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当年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岱梨考察该校时给予高度评价。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考察学校后盛赞校园赛过大学,是一所少有的漂亮高中。

数千学生在宽广的操场上做操。姚祯发 摄

   二:创新办学 以德为首 让每名学生健康发展

  恩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以德为首,全面发展”;秉承“以人为本,忠孝雅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全面育人,德才兼备,夯实终身发展基础”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大力开展“业余党校照亮学生成长路”、“成长导师陪伴学生成长路”、“慈善助学温暖学生成长路”、“‘体艺走班’丰富学生成长路”、“‘家校’合力夯实学生成长路”等五大品牌育人活动,竭诚为莘莘学子的终身发展服务、奠基,全面成就莘莘学子的精彩人生。

  近年来,恩施高中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不断寻求新的力量源泉,让常规性的教育工作超常规发展。建立成长导师制度。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行以“四个‘以’、六个‘了如指掌’”为主要内容的恩施高中成长导师制度。四个“”,即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苦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六个“了如指掌”,即对学生家庭背景了如指掌,对学生成长历程了如指掌,对学生性格特征了如指掌,对学生学习状况了如指掌,对学生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对学生生活圈子了如指掌。各年级各班师生积极踊跃,快速构建起了全员育人新型平台 。

  在开放办学上,恩施高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校加入湖北省示范高中“9+4”联合体,与北京市十二中结成友好同盟学校……邀请美国加州教育官员肖恩等来校交流办学经验,派出校长谭斌、副校长余朝文到美国进行为期20余天的教育考察、访问,学习国外教育经验,开拓了办学的视野,拓展了办学的思维。

  恩施高中业余党校创办于1992年。20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累计培训青年学生2000余人次,参加学习的学生中有700余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00多名学生被吸收为中共党员、预备党员。这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很多优秀学生考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 “对于恩施高中的学子们来说,业余党校是他们成长路途中的一盏明灯,有了它,迷茫的前途就会显露光明。”恩施高中党委书记邱建华说。

双子教学楼。 姚祯发 摄 学生在课间操后集体朗读课文。姚祯发 摄

   三:三年搬迁 一校两区 众教师以校为家讲奉献

  2011年秋,恩施高中首批招生1500名学生入住新校区,新校园各项建设还在进行中,特别是教工宿舍、生活区域还未完全投入使用,教师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克服重重困难,一边适应新的在建中的环境,一边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和对学生的有序管理中。

  该校党委书记邱建华告诉记者,三年来,恩高一校两区,管理上更加严格也更加不易,教师们从城里一下来到距城区近20公里的城郊,交通不便,生活不习惯,更重要的是,舍弃了家庭,部分教师放弃了对孩子管理教育,但是,他们没怨言,一心扑在教学上。三年来,教师们付出的代价无法用语言来总结。

  恩高高三年级组主任邓兴普介绍,自己是巴东人,自2011年秋季来到恩高新校区后,很少回过家,像他这样的教师有数十人,有部分教师家虽然就在恩施城区,但他们也几乎至少一个月才回去一次。有的教师子女在城里读书,无法辅导,教师们多数在晚间利用网络和电话交流,通过通信辅导自己的子女。50多岁的数学教师罗辉兵,家在咸丰,半年才回家一次,邓兴普告诉记者,许多教师一学期几乎不休息,遇上国家法定长假,个别教师也是匆匆回去看一眼又赶到学校。

  邓兴普介绍,三年来,新校区最苦的还是班主任老师,他们付出的超出了常人难能可贵的一切。第一个学期里,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跟学生同住在寝室里,跟学生们一起排队吃饭。每天早上6点进教室,晚上11点半安顿好学生后才休息。班主任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吃喝拉撒睡、心理辅导包括学生家庭矛盾等问题,班主任老师都要一一了如指掌,并及时协调。

  新校区110名教职工,是恩高人在搬迁过程中克难奋进的表率,他们真正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扑在教育上,为了大山里孩子们的理想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汗水。

  2014年,新校区第一批高考学子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含辛茹苦的教师和社会。邓兴普说,成绩的取得,也得力于恩施州委、州政府和州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得力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全校师生克服学校整体搬迁、招生规模扩大等困难的结果,是学校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结果,也是高三年级全体教师团队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精细化管理、开拓进取、敬业奉献的结果。

主教学楼。姚祯发 摄

   四:展望未来 再接再厉 恩高众生锦绣前程

  恩高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344人,其中高级教师93人,特级教师5人,受到国家、省表彰和奖励的先进人物、专家、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30多人,现有近5000余名学生.。

  该校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把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落实到具体教师身上,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每一位学生一进校就会选配一名成长导师,成长导师采取学生自愿选择制,每位导师被 “点名”后,都要根据对象,做到对学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性格特长、学习状况、健康状况、生活圈子等6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动态掌握,“进来一个,设计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目前,全校已经有300多名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教师人人当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已经形成。

  近年来,恩施高中学生高考上各批次分数线人数连创新高,每年被“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录取的学生多达250人以上,始终在全州处于领先位置。近几年,先后有贾晨曦、但君蕊、李隆方等40余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11年高考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文理科参考人数1001人,上本科线943人,上线率为94.2%。体育艺术类共99人参考,上线率为69.69%。上一本线总人数达399人,600分以上102人。

  2014年高考上国家重点线人数709人,其中文科259人,理科450人,进入全省重点(示范)高中前列。肖雯宇以634分夺取全州文科状元,向志华628分、吴可染623分获全州文科第二、第三名。

  三年的发展,恩高已成为恩施州教育系统的龙头老大,在湖北省排名第六,文科生一本线人数全省第三。改变了恩高过去文科发展不足的历史,而今,恩高文理科齐头并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恩高人不断探索教学经验,创新办学理念的结果。邓兴普告诉记者,学校教师在教学和对学生的管理上狠下功夫,教师在学生眼中是“严师加朋友”,师生关系和谐,既严要求又放下身子与学生打成一片。该校政治老师谭志西,被学生亲切称为“西哥”,班主任历史教师刘涛被学生们尊称为“涛哥”。学生们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下学习,教师们在严格管理中不失关爱。

  邓兴普介绍,高三二十班学生向海鸥,家住建始县农村,因家境贫困,自己感觉临近高考压力大,不顾老师劝阻,回家休息,不想参加高考。一个月后,该班主任数学教师刘秀军再次赶到向海鸥家中,通过耐心的工作,向海鸥跟着刘秀军回到学校,学校为其补贴生活费,向海鸥从此安心苦读。2014年高考结束,向海鸥以537分的成绩正取一本线。

  这就是恩高人!我们不希望来到恩高的每一个学生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邓兴普说。有了恩高人的承诺,这些来自大山的孩子们何愁找不到实现理想的出口?

  恩高党委书记邱建华表示,恩高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取得的成绩,继续创新理念,探索新机制,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成长成才,和谐平稳健康发展。(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