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戈壁上的“抛光师”---武汉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线磨一队兰新线施工纪实

24.07.2014  13:38
      “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这句俗语生动地诠释了戈壁滩恶劣的自然环境。7月16日,笔者来到兰新线,深入到武汉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线磨一队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火花飞溅,职工们正顶着34度高温在对嘉峪关南至玉门镇南区间进行钢轨打磨。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漫天扬沙浮尘,昼夜温差大,但职工们却虽苦犹甘,默默地工作着、生活着。   强化施工组织  铸造精品工程         兰新客运专线为新建兰州至乌鲁木齐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是新疆境内的第一条高速铁路,目前尚未开通。6月12日,线磨一队就开始了兰新线上第一个作业点,这是该段首次在兰新线上施工。面对新环境,该队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多次召开施工研讨会,并成立了兰新项目组,车间技术干部全程盯控,提前对线路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详细的打磨方案,还组织“参战”的30名职工开展外局的施工专项培训。从设备保养、职工培训、人员安排、干部包保入手,全力确保本次施工任务圆满完成。         “为了抓好兰新客专的打磨施工质量,我们严控每个流程和组织工艺,力保将打磨廓形控制在设计廓形的最优值上,精准范围要达到在正负0.2mm之间,所以每个环节、每个数据都不容有半点偏差。”主管打磨车的技术员何元勋说道。         多年来,线磨一队始终坚持“责任到人、不留死角”,严格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层层把关,并对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进行监督,对安全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控制,努力做到全面创优。“从来没哪个配合单位在打磨前要进行线路调查,查看轨冠是否饱满,完后还要再压一压光带,测一测廓形。经过线磨一队打磨后的轨面光亮的像一面镜子,这样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就会大大的提高,旅客坐车自然也会更加舒适。”中铁十一局项目经理赵洪刚跟记者介绍道。   克服艰难险阻  成绩来之不易         线磨一队除了要克服新线上施工带来的安全压力,更重要的是要攻克兰新线上恶劣的自然环境。酒泉南至大泉南段地处甘肃西北部,战线较长,茫茫戈壁,方圆五十里荒无人烟;空气干燥,紫外线强,漫天风沙,日照时间从早上6点持续到晚上22点。该队刚去到那里的时候由于气候反差较大,多数职工出现了身体不适,皮肤干裂脱皮、流鼻血、起疹子,张嘴就能吸进黄沙,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还导致职工眼睛红肿流泪。其中有两个反应较为强烈的职工,每天早上起来鼻子周围都是血迹,洗脸的时候稍微碰一下,就流鼻血不止。但职工们努力克服身体上出现的不良反应,调整好状态,按施工计划准时“出工”。为了如期完成施工任务,他们早上6点起床开始准备,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施工现场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后勤补给困难,职工们喝着矿泉水,啃着面包,就靠着自带的那点干粮充饥。青工李光阳笑着说道:“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连续20多个中午都啃面包,这味道难以忘怀啊!”他们与日头同作息,太阳落山大伙才一起收班回到宿营车上共进晚餐。         7月15日,线磨一队从许三湾转场至张掖时,在路上运行了一周。当时宿营车上停电停水,一袋土豆是他们仅有的干粮,后勤师傅削了一盆土豆,然后用大锅蒸熟。职工们打了一碗土豆,拌了少许辣椒,搅成泥,然后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后勤师傅讲到:“出门在外,环境条件有限,特别是这些年轻人,一出来就是2个多月,在家哪有吃过这样的苦。尽管如此,但我们的职工很少抱怨,这是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队伍。”吃完这特殊的“土豆宴”后,职工们又开始了一日的设备保养。   荒漠党旗飘扬  共建和谐班组         “一名党员一盏灯,一个支部一面旗”这是线磨一队一贯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班组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创建并培育了党内品牌“党员复查巡视岗”,即每日施工作业结束后,由党员对当日施工关键处所进行复查巡视,并将复核结果记录下来,在次日交班会上进行重点讲解点评,这种做法提高了全队整体作业水平,有效提升了线路施工质量。         同时,为了把好的作风传承下去,该班组党支部把师徒传帮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积极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方式,为班组的发展积蓄后盾力量。今年6月,该队新分来4名复转军人,为了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到生产一线,该队党支部挑选出素质强、业务精的职工作为老师,与新职工签订师徒合同,在生活、工作上形成一对一帮扶。并从岗位职责、上岗知识等入手制定培训计划,师傅们还把多年的工作经验编成册子供学员们学习,帮助他们稳步提升。         这个队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新理念,积极推动安全风险管理,以高标准、强素质来管理这个团队,努力创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在近几年的打磨施工中,多次赢得兄弟单位的好评。7 月16号,西宁工务机械段主管技术副段长任克康及打磨技术员等一行4人到该队交流经验,现场观摩了打磨的作业流程,详细了解了有关线磨车和岔磨车的设备运用、施工组织、质量控制等工作内容。任克康在观摩后感叹道:“这次交流学习让我们取到了‘真经’,你们的标准化建设很完善,我们不虚此行。”         线磨一队秉承“克难攻坚、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夜以继日冬斗严寒、夏战酷暑,打造出了一支过得硬的队伍。该队参与的部级科研项目《高速铁路钢轨磨损检测及钢轨打磨智能专家策略系统》现场试验,于2013年1月在北京通过验收结题,并在全路得到推广应用。正是他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得该队在今年一季度武铁之星的评选中获得了“班组之星”的称号。荣誉是肯定也是动力,线磨一队将继续在改善、创新的道路上乘风破浪,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