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观察:千亿化工"绿"崛起

31.07.2015  13:44

  7月的宜昌,天蓝水净,绿意盎然!

  在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实现新作为的大背景下,宜昌精细化工产业踩准“美丽化工,绿色化工”的节拍,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为宜昌“工业革命”提供转型升级的不懈动力。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宜昌精细化工产值再攀新高,达到817.85亿,奏响了绿色发展的最强音。

  “绿”铸品质

  7月9日,宜化集团生产的万吨磷酸二铵化肥运上货轮,驶向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

  这批产品来自更加环保的磷酸二铵生产线,被宜化集团工作人员戏称为“绿富美”。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告诉记者:“为了淘汰原先耗能高、污染大的磷酸一铵生产线,集团下定决心花费近5亿元,为的就是让产品从低端跃入高端行列,如今新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瑞士、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窥一斑知全豹。面对经济持续低迷、产能严重过剩等宏观不利因素,宜化集团作为宜昌精细化工产业的龙头,“绿”为底色,“绿”铸品质,坚定转型。

  宜化集团“绿色化工”成特色。企业将煤化工副产品甲酸钠全部用于保险粉生产,将盐化工产生的电石渣用于生产水泥,将磷化工中的副产物磷石膏用于生产新型建材……不仅实现变废为宝,更实现了用废提质。

  转型连战连捷。今年上半年,宜化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06.2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但实现纯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65%,达到了转型升级谋长远的预期效果。

  今年春节上班后的第二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率市直有关部门到宜化集团现场办公,开出“两转”、“两立”良方:即转型升级、转换机制,立足宜昌、走向世界;立足主业、走向多元。

  宜化集团按照市委部署,多元产业显示勃勃生机。目前,新产业的产值和利润,已占集团销售收入和总利润的38%和40%,基本与传统产业平分秋色。

  用生态理念提升产品品质,变身“高大上”,已成为宜昌精细化工产业的常态。

  兴发集团生产的高纯食品级磷酸产品,是国际公认最安全的新型食品添加剂,与全球企业可口可乐、雀巢建立合作关系;

  三宁化工上马己内酰胺项目,运用了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己内酰胺绿色生产工艺及装备;

  宜昌南玻通过工艺技术创新,率先成为国内同行业第一家全闭环生产的多晶硅企业。

  “绿”满园区

  7月17日,骄阳似火。记者走进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园,见到的不是冒着浓烟的烟囱,闻到的不是刺鼻的气味,映入眼帘的是车间两旁绿成荫,排污口下鱼儿欢畅嬉戏的生态美景。

  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笑着说:“经过处理的污水达不达标,这水里的金鱼最有发言权。生态环保、变废为宝,兴发集团在这上面下了大功夫。

  的确,如今园区每一个角落都种上了遮天的大树,正是企业绿色发展的最好佐证。不仅如此,兴发实现污水变清,更要实现循环利用。

  在兴发产业链闭合连环资源化循环模式中,烧碱生产草甘膦和特种磷酸盐,副产的氯气用于生产三氯化磷和甘氨酸,三氯化磷和甘氨酸变成草甘膦的原材料……20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封闭循环,实现清洁生产。

  企业的每一次“绿色循环”,为企业拓展产业链并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在精细化工的道路上,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园品尝到了“绿色循环”的甜头,仅“工业垃圾”每年就为企业增收达亿元,真正实现了废物资源化。

  绿色发展,镇域工业不例外。夷陵区鸦鹊岭镇精细化工园区,磷化工废渣循环利用生产纸面石膏板的加工车间一片繁忙,废渣、废水、废气及热量等要素的环保处理已成为常态。

  宜昌精细化工产业“绿”满园区,粗放发展变精细发展。企业内循环、企业间外循环,纵横交织,形成了“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新“绿”增效

  宜化集团每年产生大约600万吨的固体废渣,自从处理用上新办法,集团精算师师耀强少了一件头疼事。企业利用废渣发电或做水泥原料,一年光靠卖“”,就收入6亿元“绿色收入”。

  新“绿”增效,不仅让精细化工企业有了勃勃生机,更让宜昌的千亿产业战略部署早落实。

  时间回溯到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6年,在全市形成以精细化工为首的六大千亿产业。

  近年来,宜昌合理布局、科学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形成宜化集团、三宁化工、华强化工、东圣化工为代表的高端化肥生产企业;以兴发集团、吉星化工、华阳化工为代表的精细化工生产企业;以杉树桠矿业、三宁矿业、柳树沟矿业为代表的生态磷矿开采企业;以中南橡胶集团、楚天塑业为代表的橡胶和高附加值塑料制品生产企业。

  宜昌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脉络贯穿绿色、生态等关键词。翻阅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的成绩虎虎生威。

  2012年,精细化工产业总产值突破1252亿元,率先成为我市首个千亿产业,稳居龙头地位;

  2013年为1408亿元;2014年达到1558亿元;2015年上半年,精细化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7.85亿元,增长12.2%;

  到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预计可达260家以上,突破工业总产值2000亿以上,将建成国内知名、附加值较高的精细磷化工生产基地和国家级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

  放眼产业龙头,宜化集团步入2014中国500强第163位、制造业500强第71位,冲击千亿企业;兴发集团多项产品销量居全国第一,甚至冠绝全球。

  市经信委主任王大真表示,未来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学新能源、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发展重点,宜昌精细化工产业必将大放异彩,更多的精细化工企业将融入全球化经济浪潮,阔步走向世界。

  链接:

  2013年,宜昌市政府办下发的《宜昌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年)》提出,到2016年,全市精细化工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800亿元,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超过260家,精细化工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稳定在25%以上,建成国内知名、附加值较高的精细磷化工生产基地和国家级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

  宜昌市未来磷矿开发利用将全面实现采选加一体化。加快突破湿法磷酸精制、中低品位磷矿及氟、镁、钾等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瓶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16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35%以上。

  2013至2016年期间,宜昌市将在三年内淘汰现有的1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装置、2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装置;通过市场机制逐步使管理落后、资源消耗高、安全隐患多、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以及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企业退出市场。

  规划指出,打造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要建设环保、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经济,走资源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