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出炉:三环内出门10分钟到地铁口

12.01.2015  11:11

  记者王亚欣 实习生彭毓颖 通讯员孙小丽

  环形地铁穿行三镇,有轨电车欢跑在光谷大道,公交车与地铁无缝对接,这些不是电影中的场景,将实实在在出现在武汉人的生活中。昨日,市国土资源规划局透露,《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4-2049年)》显示,到2049年我市将有25条地铁,借鉴国际经验形成“一环十射”线网结构,总长1045公里;中心区线网加密,连接新城的地铁站点将形成地铁小镇;而近期,升级版的有轨电车“铛铛车”将现身武汉街头。

   独立环线”无须换乘穿行市中心

  家住永清街的张女士每次到武汉火车站得倒3次地铁,乘坐1号线转2号线,再转4号线才能到,全程要花1个小时,“虽然不堵车了,但并没有感觉很方便。

  按照上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年武汉市将建成基本覆盖三镇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体系,有小型的组合环线,并未规划无须换乘、一环到底的“独立环线”。在我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征集意见时,市民和专家均把地铁环线提到首位,希望不再需要在市中心换乘绕圈圈,就能一站式轻松出入各大商圈和火车站。

  规划的环线方案中,将选取总长度为55公里,将连接汉口站和武昌站,王家墩、四新、华中金融城等众多CBD、城市副中心、两大对外交通枢纽和多处大型居住区。环线设站35座,其中近七成是换乘站。

  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负责人称,独立环线是从原有的3种方案中择优选取,综合考虑了客流量、线路优化等因素,如北京、上海、广州,在城市发展到某一阶段后,也都形成了独立环线。一般来说,人口越密集、用地越紧凑,环线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光谷后湖再增南北、东西地铁轴线

  目前武汉市已获批的轨道线网规划,线路总长达540公里,而2049远景年,武汉市轨道线网总规模为1045公里,几乎为现有规划的一倍。其中主城范围约533公里,过江通道将达到10条。

  此次修编增加了两条重要的南北、东西轴线。一条是13号线,沟通汉口片区与日后人口将达150万的光谷片区,由古田汉江湾经园博园、新华路、友谊路、汉正街过江,到武昌中华路、华中金融城、南湖到光谷。2号线与13号线相扣形成的环线,将大力解决高校大学片区客流需求。

  一条是14号线,减轻汉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与1号线轻轨平行,从吴家山到古田宜家商场片区、王家墩南、经解放大道中山公园、解放公园到达后湖。

  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称,三环线以内,任何一个地方步行不到10分钟,就能到达地铁口,这一密度已与北京、上海、广东这些城市新编制的轨道线网持平。

  按照这一目标,未来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60%、轨道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