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等于加工资”,别信口雌黄了

23.11.2015  10:34

  “车补的钱不是很多,但对我们基层来说是一种福利,更是一种公平。”对于车改,郭涛拍手叫好,“以厅级副职来说,车改前每年专车的油钱就要两万,司机的工资四五万,再加上养护、保险,一辆车一年就要十万。车改后,副厅级干部全年补贴两万多,节省了很多。(11月22日《现代快报》)

  中央车改已经完成,各省份紧随其后,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据相关报道,江苏车改已经落地,从几百到1千多不等,这一政策广受基层公务员欢迎,原因很简单:以前办事没公车,如今却有了车补,等于多加了几百元工资,何乐而不为!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正确。诚然,这次车改是典型的“普惠型”车补,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分到“一杯羹”。对于普通科员来说,确如他们所说,影响不大,反而等于加了工资。但对领导干部,影响却大了。外出时间多,公车取消了,全靠这点车补,如不精心计划,恐怕还会让自己“掏腰包”。

  其实,车改并不等于加工资。在笔者看来,车改的重点是适应体制改革,规范公务用车秩序,铲除公车腐败,是干部良好作风建设的一个方面。一直以来,车轮下的腐败饱受诟病,一些领导干部将公车当成“私车”在用,同时公车加油、保养、维修等等,也成了套取公款的“空壳儿”。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官僚主义和奢靡享乐作风。

  通过车改,公车数量减少,多数官员没有固定“座驾”,有利于服务意识的回归。每月发放一定车补,但这些都是明面上的钱,也符合当地经济实情,并非像一些人想象中那样,“车改等于加工资”。把车补理解为加工资,难道外出办公全走路?显然,该坐车时还需自己掏腰包。

  所以,“车改等于加工资”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些基层公务员的错误观点,被媒体用来曝光。到时候,引来的还是民众的质疑与误会,给车改政策实施带来阻力。单纯理解“车改等于加工资”,别信口雌黄了!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