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停车费不能是笔糊涂账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四个城市汽车总量已超1200万辆。汽车停靠在路边政府划定的车位上,车主每次动辄要付出十几元甚至数十元的停车费。道路停车位属公共资源,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车主缴纳的停车费与政府财政所得之间存在巨大差额,至少有一半收上来的钱最终没有进入政府的口袋。(11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停车难成为各大城市普遍现象时,路边划线停车成了城市解决停车难的一个重要手段。问题也随之而来,路边划线停车后,这些公共停车位如何管理使用?如果收费,依据的原则是什么,是出于公共服务运转需要,是城市要用收费杠杆调解停车压力,还是沦为少数企业市场经营行为?
应该说,路边停车费去哪了之所以引发人们关注,源于近年来城市路边停车位收费的地段越来越多,而且价格蹭蹭上涨,甚至有的城市路边停车一天的钱贵过罚单。而收费标准参差不齐,收费方式也不规范,甚至出现一些黑收费员浑水摸鱼,更加重了公众的担心:路边停车的钱到底交到了哪里,用在了哪里。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招标过程不透明,管理部门对停车企业审核管理亦不严,停车位经营存在“私人化”、“暗箱化”现象。显然,当路边停车费成了一笔糊涂账,不少钱并没有进入政府口袋,而是跑冒漏滴了,路边停车位似乎成了一本万利的生意,城市公共停车位也就越来越偏离公益属性。
追问路边停车费去哪儿了,是盼望停车收费“取之于车位、用之于车位”,而不是用公共资源肥了少数人的腰包。事实上,对于城市拥堵、停车难,很多城市除了不断调高停车收费标准,似乎就没有其他办法。试想,如果将收取的停车费用来改善现状,改善道路建设,改善交通环境,才可能用更好的公共服务服务于民,避免一再与民争利,把车主当冤大头。
从这个意义上说,停车费不能成为一笔乱账,唯有通过透明管理,引入公众监督,充分公开,这笔费才能收得清楚明白,用在刀刃上,真正缓解城市人车矛盾,让城市变得更加便捷通畅、亲民可爱。(肖杨)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