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龄地下水管别靠修补度日

12.03.2015  10:08

  10日凌晨5时许,在武汉沿河大道多福路段,一根600毫米的供水管爆裂,喷涌而出的自来水涌入路边地势较低的6家商户内,商户损失较重。而在上月底,该段水管在一天内就爆裂过3处。(本报昨日A09版)

  摆事实

  “半月爆裂四次”不奇怪

  “爆管—抢修—再爆管—再抢修”,多么熟悉的一幕!的确,城建高峰时期,地下管网跟着遭殃,在很多城市都是“家常便饭”。虽有野蛮施工等外力因素,而管道老化才是根本原因。据介绍,武汉地下水管长度有6000多公里,其中2000多公里是20年前铺设,绝大部分是水泥管,已过了使用年限。

  供水管道爆裂,不仅商户受损,也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既然如此,为何不未雨绸缪,事先更换呢?更何况,该段水管上月底一天内就爆裂过三处,可谓是早有征兆。不得不说,此次爆裂事故,在意料之外,更在意料之中。

  水管超龄服役,无疑在地下埋下一枚枚不定时炸弹。事实上,管道老化,隐患多多,比如因管网破损导致跑冒漏滴,造成巨大浪费,还可能因为渗漏问题导致自然水“二次污染”。

  讲道理

  爆管事故暴露城建短板

  水管超龄服役,并非一朝一夕,管网不堪负重也不是近期才有,一起起突发的事故,无疑把城市基础建设、维护的“短板”暴露无遗。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一些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缺乏前瞻性;地下基础设施陈旧,管网建设标准低,且长期投入不足。因为埋在地下屡屡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不发生意外,风平浪静,一出现问题,只能事后紧急修补。

  谁都明白“头通医头、脚痛医脚”式的修修补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痛不如短痛,不如直接让超龄服役的管道尽快“退休”,防患于未然。然而,现实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障碍,比如历史欠账太多,大规模、大范围的管网改造,光靠企业力量难以完成,需要城市予以巨大投入,引入社会资本;地下管网本就纵横交错,如果重复之前各个管道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老路,很可能出现“这边搞建设,那边搞破坏”的尴尬,尤其是大建设时期,城市运行已经不起“马路拉链式建设”,现阶段只能配合城市改造,见缝插针、逐步更换……

  想对策

  管网升级要有时间表

  必须承认,更换2000公里超龄水管是浩大工程,这类“老大难”问题的解决当然需要时间,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然而,事不避难,地下管网承载着沉甸甸的公共安全,考验着城市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水平。

  超龄服役的水管靠修补度日,很容易对此产生麻痹心理。应该说,不能等出了大事才解决,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之上,更要建立责任共担体系并完善问责机制。事实上,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着手建设“地下共同沟”,探索系统性解决之道,强化城市运行“生命线”。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是“埋在地下的政绩”,关乎着所有人的切身利益。相较于下水道,自来水管道更是一个城市的良心。管网升级改造必须要有时间表、路线图,不能眼睁睁看着水白花花流掉,却在一句“遗留问题”中无可奈何。楚天都市报评论员肖杨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