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抒写”灾后重建“答卷” 倒房重建竣工率超96%

10.11.2016  22:04

  田野里稻浪起伏,一片金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迎面而来的是一副丰收景象。

  1日,赤壁市赤壁镇八把刀村村民熊光文眼看晚稻丰收在即,开始准备收割事宜。

  “多亏了救灾工作组及时提供的免费稻种,农技部门提供的技术指导,才让我重树信心。”熊光文对记者说。

  熊光文的稻田只是赤壁市开展灾后重建、恢复农业生产的一个缩影。今年赤壁市农业受灾较为严重的10个乡镇,补种的晚稻均获丰收,亩产达550公斤。

  今年7月初,赤壁市遭遇超百年一遇洪涝灾害,损失严重。该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不等不靠,集全市之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推进倒房重建,让倒房户安居乐业;开展生产自救,挽回损失,助农增产增收;恢复水毁设施,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抗灾能力,形成发展合力……

  以人为本,应急谋远,该市正抒写着灾后重建的答卷!

   入新居,灾后满脸绽笑容

  10月31日,记者来到赤壁市赤马港办事处夏龙铺社区3组一处民居,眼前新砌的房屋已经装修完毕,住进了人家。78岁的龚回英老人,带着记者在新房子里转了又转,笑地合不拢嘴。

  “这新房子,地基比原来高,采光也好,好看好用。”龚婆婆满意地说。

  龚婆婆给新房子算了笔账:市里民政局补3万,建房过渡期给了我900元生活费,亲戚朋友帮扶点,3个月时间不到,新建平房就可以入住了。

  龚婆婆原本独自居住,全靠吃低保和亲戚救济,原来居住的房屋已建40余年,多处漏雨,无钱修缮。7月初的强降雨,泡倒了老房子。如今新房建起来,老人迁入新居,还用上了现代化的厨房和卫生间,居住环境比以前大为提 高。

  “感谢政府啊,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临走时,老人拉着民政干部的手依依不舍,一个劲地感谢。

  新房前,龚回英婆婆拉着民政干部的手不停感谢

  龚婆婆的房子只是赤壁市倒房重建户中的一户。据了解,该市经过3轮全面核查统计,核定符合救助条件的重建或修缮倒损房458户,其中倒房重建92户,需不同程度修缮的有366户。

  目前,92户倒房重建户中,1户纳入异地搬迁,3户通过协议购买住房,另88户竣工85户,3户正在加紧建设中,366户损房户全部修缮完毕。

  补助标准阳光化,特困人群“开小灶”。民政部门根据倒房户家庭成员、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等实际,按照户平3万元救助标准,分类确定救助金额,对特别困难家庭,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救助,同时动员村集体和社会予以帮扶,确保新房建得起,用得来。目前,民政363.4万元重建及修缮资金已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救助对象银行账户里。

  该市民政局救灾股负责人贺娅维说:“灾后重建对低保户、残疾户等弱势群体进行重点帮扶,市镇村三级联动,实行一户一策,明确责任人,专门负责设计图纸、施工队伍、材料、质量和工程监理等事宜。

  赤马港办事处木田畈社区的王启信一家7口人,是低保户家庭,一子一媳三孙女,老伴身患残疾,全家人靠着儿子王三林打临工生活,生活困难,如今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也将搬进新房。

  “不到一个月就可以完工,窗户一封,水电一通就可以搬进去了。”王启信的儿子王三林指着眼前正在装修的二层小洋楼,开心地对记者说。

  王启信的祖屋在7月初的强降雨中倒塌,一家子老小没有了去处。民政部门接到报灾后,经过核实,将其纳入倒房重建救助对象,根据其家庭情况,定为二类救助对象,在重建期间救助其过渡期生活费4500元,并直接拨给王启信重建救助资金3万元。

  新房建筑面积100平米,花费约9万元,社区考虑到其家庭困难,一时凑不齐款项,便帮助他赊建筑材料,先将房屋建起来,以后再由王三林打工偿还。

   补损失,地头车间谋出路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一层棉。

  连日来虽然秋雨绵绵,但神山镇大桥村茶农魏明心里却特别踏实,只因赤壁茶企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上受到追捧,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60余吨茶原料已全部售罄,羊楼洞茶业和赵李桥茶业早早的就定走了,每吨能卖到6000余元,相较往年价格略有提升!”魏明显得非常高兴。

  魏明承包了200亩茶园,采用生物防控技术,无农残,茶叶品质高。可7月初连续暴雨造成60亩茶园被淹,老魏心急如焚。关键时刻,赤壁市茶发局雪中送炭,不仅送来了技术,送来了急需的叶面肥等物资,还组织召开全市茶农茶企产销座谈会,现场就达成了100万斤的收购合同。

  “等天一晴,就组织茶园深耕机进行深翻、施肥,为来年做准备,预计11月中旬可以完成。”当老魏听说赵李桥茶业与中粮集团、省联发投、北京文交所签约达4.15亿合同时,不禁大受鼓舞,准备明年大干一场。

  “我们不仅要把损失补回来,还要进一步开拓市场。”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朝曙信心十足。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在赤壁市落幕,各类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达38.8亿元,这无疑给赤壁农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农业生产恢复正策马扬鞭,工业灾后恢复也不落丝毫。整个10月份,湖北银轮起重机械公司260余名员工加班加点赶制订单,这里早已看不到洪灾留下的痕迹。

  7月3日,赤壁市遭遇连续强降雨袭击,31家工业企业不同程度受灾,银轮公司是受灾较为严重的一家。坐落于赤壁市河北大道的银轮公司,因地势较低,当时厂区全部被淹,水深1.2米,许多设备、产品报废,企业被迫停产,损失300多万元。

  灾情发生后,该市对受灾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对一帮扶,帮助恢复生产。

  银轮公司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员工抢排渍水,抢修设备,保险理赔,购进新设备。仅一周时间,就有部分车间复产,8月初全部复工。

  公司总经理许强对记者说:“为了把因灾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我们一方面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开足马力赶制订单,让企业满负荷运转。

  据悉,银轮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研发成功的欧式电动葫芦,入市后产销两旺。同时,该公司还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瞄准新兴材料,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条减震材料生产线,产品广泛用于高铁轨道减震、高速公路声屏障等,满负荷产能将达到5亿元。

  除银轮公司外,该市华舟重工、维达力等一批重大项目也正顺利推进,预计全年全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23.6亿元,完成工业税收8.5亿元。

   复基础,应急谋远两结合

  1日,在赤壁市陆水河三国美食城至霞落港段,20余名工人正在对此段大堤进行加固加宽。

  据该项目法人代表朱大兴介绍,这是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工程赤壁市段的其中一部分,总投资6723万元。

  据了解,该项目包括加高加固望山垸、大桥垸、青林垸堤防8.26公里,堤身护坡5.61公里,堤防防渗处理5.4公里,险段治理1.4公里,涵闸除险加固4座,新建堤顶砼路面7.7公里。预计年底前可完成货币工程量1000万元,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该段陆水干流防洪抗洪能力。

  据悉,7月初,赤壁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最大过程降雨量达422毫米,其中24小时降雨量达到332毫米。陆水河、皤河、宋河、汀泗河等中小河流水位暴涨,全线告急,该市紧急转移群众4.57万人。

  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志成城、奋力抗灾,实现了不溃一坝、不倒一堤、不毁一闸、不死一人“四个一”目标。

  然而,大汛就是警钟。

  中小河流标准低、湖堤基础差、水库闸站病险多、山洪防治任务繁重......

  赤壁市进行反思,迅速制定出台了《赤壁市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顺序,组织相关部门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抢修,投入350万元修复市政损毁设施,投入2.5亿元修复河道堤防、灌区渠道、泵站、农村供水管网等水毁水利设施。

  同时,该市启动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工程、陆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方家冲等12座小(二)型水除险加固工程等今冬明春7个水利项目,总投资1.23亿元。

  既要立足当前,全力恢复基础设施,更要着眼长远,修复生态环境,该市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

  记者从赤壁市水利局获悉,该市已将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湖北部分)、西凉湖防洪治理及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赤壁部分)、赤壁市陆水河赤马港下游段水系连通工程、赤壁市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工程(二期)等6个项目,依照相关程序申报至上级相关部门。

  目前,该市正加强科学规划,积极争取,加快黄盖湖、西凉湖、陆水河下游段、赤马港段防洪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高抗灾减灾能力。(胡芳华、童金健)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