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智回汉湖大专场 校友嘉宾接受媒体专访

22.03.2018  19:41

3月22日,资智回汉湖大专场活动现场,湖北大学校长赵凌云、部分校友嘉宾代表接受各界媒体专访,

 

1、 刘昌胜: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武汉市招才顾问  

记者:您此次回母校带回什么项目?如何推进两校间的科研合作?

刘昌胜: 我此次回来参加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活动,同时回母校看看,主要是推进湖北大学学科建设,发挥自身作用。此前教育部出台“双一流”建设方案,为高校发展推出了新的政策。湖北大学将利用87年的历史沉淀,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科优势,踏上建设新征程,我也出出主意。

记者:您如何评价武汉抓住校友经济来招才引智、招商引资?

刘昌胜: 武汉利用校友资源来招才、招商,这个思路非常创新、有抓手,是非常好的举措。校友曾经在人生中最充沛、活跃的时候在武汉接受了培养,然后在全世界、全国发展。他们的感情纽带在这里,心系母校和地方,有了一定成就后愿意为母校和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您是研究生物医用材料的,武汉在此领域有什么优势?

刘昌胜: 生物医用材料是通过工程手段构建新型功能材料,用于人体组织修复和构建、功能重建等,是国际上快速发展的前沿领域。武汉有很多高校和研究所在此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特别是在光谷聚集了在一些发展迅速的企业,在这个满足13亿人口健康需求的新兴前沿技术领域,武汉一定能大有作为,发挥很好的作用。

记者: 生物医用材料研究领域,您所在的华东理工大学和武汉有没有开展一些合作呢?作为招才大使,您将发挥什么作用?

刘昌胜: 华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和武汉很多高校有很多密切的合作,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在高校科研合作和材料研究领域,

我们前期有很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2、 张润斌:上海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上海致盛集团董事长  武汉市招商大使

记者 :本次回武汉带来了什么项目?

张润斌 这次回武汉,主要是关注长江新城的建设发展,我们上海致盛集团时刻关心武汉的经济发展,我本人也是武汉人,虽然离开湖北20年,这次随着湖北大学资智回汉专场的活动和号召来到武汉,回到家乡非常高兴。致盛集团时刻关注长江新城的规划发展,为武汉长江新城未来的打造,在招商引资、产业引进发展会发挥自己的力量,积极推进。

记者 :这次回归您大概投入多少?

张润斌 长江新城还在规划之中,我们未来投入的想法大概是在50亿左右。

记者 :主要是在哪些方面?

张润斌 主要是在文创、企业总部经济和科技项目。因为致盛集团是一个以产业为投资的大型集团,有30年发展的历程。

记者 :您本人也是上海校友会会长,同时也在楚商联合会中,您其实是在上海企业家和湖北企业家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资智回汉政策颁布之后,我们湖北在沪的企业家或者上海籍的企业家有没有什么兴趣。

张润斌 还是有兴趣的,因为我们虽然是在上海,但还是非常关注武汉这几年的活动,武汉这几年的种种举措还是在长三角掀起了一股波澜的,湖北籍在沪的企业家还是非常关注湖北发展的武汉真的是每天发展都不一样,每次回到武汉都有一种振奋或者说是欣慰感。在沪的 企业家也是通过我们这种活动,获取到一些好的信息。我这次回去也会告诉他们,积极地准备为湖北的发展,为武汉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还是能扭成一股绳的,还是想回报家乡的。

记者 :这次上海当地的企业家大概来了多少人?

张润斌 我们湖北籍的企业家差不多来了几十人,具体的数字还有待统计,但我们有一些自媒体,包括一些商会的微信公众号的报道,他们还是很关注长江新城的。近期包括上海的、浙江的、江苏的企业来湖北投资的还是特别多,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不到武汉投资就不算是大企业,不到武汉非好汉。所以我觉得这个势头,是这么多年来,可以说是最好的契机,我相信武汉未来的发展会更好。

记者 :长江新城发展可不可以借鉴上海浦东的经验?

张润斌 我们致盛集团是做产业投资的,长江新城的规划是我们所关注的,我相信武汉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长江新城的规划是一定会借鉴全球新城先进发展的经验,当然也会借鉴浦东的经验。当然我们也会在长江新城发展中建言献策,在招商方面积极传播上海的经验,积极推动,当好武汉市发展的引导员。

记者 :那您作为招商大使,会为武汉引进什么样的企业?

张润斌 武汉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会向双创、高科技等方面进行转型。我们致盛集团的客户也有很多这样类似的科技型企业,我将把这些科技型的企业积极地推介到武汉。

 

3、 张先恩: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武汉市招才顾问

记者:您此次到来有没有合作的项目、意向带过来?

张先恩: 湖北大学的校友分散在全国各地,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都会有一大批的项目。

记者:您研究的领域有没有跟武汉的某些高校有合作?比如高科技、产业化方面?

张先恩: 在生物传感、纳米生物、传染病控制等方面都有合作,并且有些已经为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我想强调的是,武汉市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比如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众所周知,武汉有百所高校、百万在校学生,以及几十个国家重点科学研究基地,这些在创新驱动里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年,已经从因子驱动、要素驱动发展为创新驱动,在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等目标方面,大武汉复兴正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复兴,重在创新,创新驱动成为主旋律,所以武汉的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毫无疑问会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武汉怎么把产学研提档升级,做得更好?

张先恩: 武汉市历来有重要举措,早年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为非常响亮的名牌,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在于创造环境,提供服务支持。打造好平台之后,自然会吸引大量人才、资金回汉创业,我想这是最重要的。

记者:您有没有更多的建议?

张先恩: 继续发挥好武汉的几大优势,尤其是人才优势。湖北大学是武汉众多高校中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在武汉建设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对武汉来说,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武汉高校的支持力度,这对武汉的创新驱动发展、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您认为现在武汉对高端科研人才的吸引力有没有增强

张先恩: 我长期在武汉从事科研,后来调到北京做过一段时间的国家基础研究的宏观管理,也参加制定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所以我非常了解武汉的实力,见证了武汉在国家创新体系里发挥的重要作用,深感自豪。

 

4、 陈清:中运富通控股集团董事长 武汉市招商大使

 

记者:您这次回来有没有带来一些项目和合作意向?

陈清: 这次会上会和长江新城有一个签约,投资规模在500亿,会在未来5年内分批落地,集中落在未来之城长江新城。项目涉及5大板块,最主要的有2个,一个是军民融合相关产业板块,比如北斗移动用的项目、通航科技发动机等,还有一个是大健康板块,包括制药、医药流通等。其次,我们还会在长江新城建一个区域总部,目前已经和长江新城达成一致。

记者:在长江新城有这么大的投资额,是看中了长江新城的哪些优势和发展前景?

陈清: 武汉在我看来,不单单是一座城市,还代表一个时代。我经常和武汉的领导交流一个观点,就是三个风口论:改革开放至今40年,第一个20年风口在深圳,深圳因香港而起;第二个20年风口在浦东,上海因国际而兴;第三个20年从2018年开始,它的风口一定就在武汉。因为我有一个提法——世界重回长江时代,武汉就是代表长江时代最核心的一座城市。所以我们在武汉的投资不单单是一个项目或一批项目的问题,是我们把集团未来10年的发展乃至20年发发展全部押在武汉,武汉就代表着未来。

记者:您原来提过,未来10年武汉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为什么这么讲?

陈清: 现在整个趋势其实很简单,现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正在东移,中国现在带动全球经济复兴,这是一个历史大趋势。也就是说,前面200年如果是美国时代,后面200年一定就是中国时代,这是大的格局变化。中国的发展中心正在西移,这也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大趋势。原来中国对外改革开放依靠的是沿海,那是海洋文明的上半阶段,现在到了下半阶段应该回归到内陆文明、河流文明。也就是说,世界的发展中心在东移,中国的发展中心在西移,东西交汇最中心的点就是武汉。武汉有它天然的优势,而且张之洞给武汉留下最最宝贵的资产,也就是未来城市竞争中最重要的要素——人才要素。接下来这个时代是人才重新配置的时代,哪个城市获取更多的人才资源,就在未来竞争中取得更多的优势。

 

5、 赵凌云:湖北大学校长

记者 请您介绍一下 这次资智回汉湖北大学专场的概况和特点。

赵凌云 这次我们预期签约30个左右的项目,这次来的校友可以说是具有湖北大学特色。湖北大学经过近90年的办学,已经形成了胸怀国家、情系民生的教育情怀,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创新精神,以及系与坎坷、克难奋进的奋斗精神,这次了的校友都充分体现了这些特色。

第一,他们敢创新,比如说中科院院士刘昌胜,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先恩先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第二,我们的校友敢创业。比如说海南开维集团董事长李黎明先生,经过三十年的奋斗,取得了个人资产超过百亿的财富神话。

第三,我们的校友具有民生情怀。比如说中运富通集团董事长陈清先生,正在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产业链条整合功能的企业集团,还有海亮教育集团董事长叶翠微校长,正在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教育集团。

这次到武汉来签约的项目,我认为有三个特点:

一个就是实体经济为主,我们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农业科技、汽车等实体经济领域,对湖北、对武汉的产业拉动力很强。

第二就是绿色经济为主,我们的项目中有很多是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业、新兴消费、总部经济,它符合我们武汉产业发展的定位。

第三个就是高端产业比较多,特别是军民融合、新医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技术、还有总部经济驱动,他能提高武汉市的城市功能。

 

6、 叶翠微:海亮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  亮教育管理集团总裁

记者:您此次有合作意向吗?

叶翠微: 有。海亮教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基础性教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我们有志于在武汉寻找园区的教育建设模式,最近已经在黄陂区、汉南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签订协议,有很多项目即将落地。

记者:您将怎样发挥武汉招才顾问的纽带作用?

叶翠微: 我是湖北人,当然要为湖北做事,武汉是我们心中的大武汉。十八年前我在杭州,为杭州站台。今天我可以高兴的告诉大家,我要为武汉站台、为武汉的教育站台。

记者:这次站台准备投资多少?

叶翠微: 这是秘密,但是这个数据肯定会让大家感受到惊奇。

记者:这个秘密什么时候揭晓?

叶翠微: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樱花绽放之时,就是我们谜底揭开之日。

记者:那会给武汉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叶翠微: 武汉的教育有它内在的活力与风采,我们海亮教育也有自己的特色,这算是强强联合。江南的婉约,武汉的大气,这不是很好吗?

 

7、 李黎明:海南开维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招商大使

 

记者:您此次带来什么签约项目或意向性合作协议呢?

李黎明: 我是毕业33年后第一次回母校。在此之前,在上周我们已经有项目在东湖高新技术区落地,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形成5000万用户的规模,这个规模应该是全球最大的。

记者:这次资智回汉的总投资是多少?

李黎明: 这个工厂的投资是10亿,准备今年开工,我估计两年内可以形成生产力。这个项目是能源物联网,主要在数据采集、通讯方面,我们的技术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记者:将给武汉 人民的生活 带来哪些变化?

李黎明: 比如说电表,以前的电表是先把钱存卡里,现在的智能电表是实时支付,以后绑定信用卡后,就不用往里存钱了。而且后台管理和电网管理配合智能电网的实施,实际上是终端数据采集产品。

记者:作为校友,您如何评价武汉的招才引资工作?

李黎明: 我觉得武汉这几年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态势应该是全中国最好的,整个武汉都动起来活起来了,利用武汉既有的人才优势、学校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将来会成为国内发展最好的城市。

 

8、 陈敬红:北京爱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者:您带回来什么项目?

陈敬红: 我们这次要将总部设在武汉,已经选好址了。

记者:总部放在这边看好武汉的哪些发展的优势?

陈敬红: 武汉有几个巨大的优势,比如人才优势、区位优势。我是湖北人,更愿意回到老家来创业。

记者:这次带回来的项目是什么?

陈敬红: 我们是做亲零售的,我们在湖北已经开了200多家分店,我们希望以武汉为中心,建设一个物流中心,将门店的数量拓展到一千以上。

记者:总投入大概多少?

陈敬红: 大概五个亿。

记者:什么叫亲零售?

陈敬红: 我们是做医药用品的,我们希望妈妈过上美好生活,孩子健康成长,全方位提供产品,解决育儿的各种问题,大概可以解决一万人就业的问题。

 

9、 李煜: 绿地 控股 集团 华中区域管理总部总经理, 武汉房地产事业部总经理  国 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记者:这次有没有签约项目带过来?

李煜: 由于时间较紧,暂时还没有,但是我们与湖北大学的合作是最早的。去年与几所高校大约共签约800亿的项目,今年后续整体的合作正在与湖北大学沟通。绿地集团作为湖北大学的“邻居”,仅两路 之隔,我们一直在积极交流如何进行校企合作,特别是在商创、产学研一条龙合作方面, 希望能够为湖北大学后期的建设做贡献。

记者:作为深耕湖北的企业,您是怎么看待武汉实施的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把校友资源作为武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李煜: 去年一新书记就任后就提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的计划,第一是百万大学生留汉,人才能为武汉后续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潜力作用。第二是百万校友回汉,这不仅仅是推动武汉本身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华中经济进一步崛起这个黄金时段,让当年的校友能够回到读书的故乡,进一步推动家乡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让全国的产业、人才、财力、汇聚到武汉,为武汉进一步的发展做出贡献。

记者:您是绿地集团华中区域的总裁,正在开展产业整合的伟大构想,目前实施如何?

李煜: 我们也是响应了一新书记和武汉市委的号召,希望更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作为“航空母舰”的性质、作为产业的平台,利用我们在全世界和全国的资源,将更多的产业带到武汉来。目前已经成立了华中产业联盟,从大文娱、大科创、大健康、大金融、大环保、大消防、大设计等各个领域,希望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产业大咖们,通过在武汉的交流,能够对武汉和华中区域更了解。第一,在华中地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第二,通过互相的交流、碰撞,能够产生新的行业。希望为武汉和华中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目前我们的项目已经在已有的项目,如汉阳的、未来的东西湖的、咸宁的等项目中逐步落地,在未来的项目中,如消防产业园、大农业产业园、垃圾处理、环保等产业,以及相互整合出来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都将陆续在武汉发展。

记者:您今天为什么要参加这个会议?

李煜: 虽然项目还未落地,但是湖北大学聘任我为客座教授,这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作为曾经的学子,已经在新时代里打拼多年,这样的宝贵经验可以融入教学,给学生分享,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向社会。特别是在新一轮“双创”过程中,他们能从前人的经验中寻找到新的契机。我们也希望把自身对于未来的发展思路与学生共享,让他们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