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湖北越调以传统戏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1.08.2014  03:19

图为谷城越剧《琴房送灯》剧照。

    新华网武汉8月10日电(记者方政军 通讯员帅瑜)记者日前获悉,国家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至6日结束,谷城县湖北越调以传统戏曲入选。

    湖北越调是由明代秦腔传入襄河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剧种。它在流传中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风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阳腔”特色,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很有影响力的剧种湖北越调,俗称“大越调”。

    该剧种主要流行于鄂西北谷城、襄阳一带。湖北越调有“襄阳腔”的繁音激骤,也有“秦腔”的高亢激越。随着唱湖北越调的老艺人大多亡故,此剧种濒临失传。2009年,谷城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开始搜集整理,县曲剧团随之恢复排演折子戏《打金枝》,在参加2011年湖北地方戏的比赛中,演员李春阁获得三等奖;2012年,越调坐唱《寻梦堰河村》在参加湖北艺术节获楚天群星作品奖;2013年7月又恢复排练的传统剧《琴房送灯》,在今年7月6日参加了第二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参评剧目表演,让武汉观众见识了这个对汉剧和京剧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的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并分别获得表演二、三等奖和伴奏二等奖。

    (责任编辑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