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索“索命呼叫”的命

26.11.2014  12:13

    23日上午开始,湖北安陆一家租车公司的3部手机遭遇24小时不间断呼叫,业务完全瘫痪。24日,本报记者拨打了骚扰该公司的一个手机号后,记者的手机也中了招,两小时内被呼叫了338次,呼叫电话还发来短信勒索钱财。目前,安陆警方已介入调查。“呼死你”原来屡上报端,多半用来泄私愤,骚扰用户。没想到现在,都发展到成立工作室,已经产业链式运营,甚至还胆大地取了个恐怖的名字:索命呼叫工作室。

    索命呼叫,是索了生意人的命。只要电话上了他们的名单,别人的电话就打不进,自己的电话也拔不出,那企业是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少企业只得乖乖就范。

    搜索“呼死你”敲诈,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但是打击却不让人乐观。根本原因,就在不法分子抓住了管理上的软肋。电信企业,不愿意去关停他们的手机号;而警方,也因为对方勒索钱财,往往金额又不大,不愿意立案。

    即使达到立案标准,又怎么样呢?这样的运营,都是跨省作案,抓捕耗时费力,还不一定成功。即使抓住了,惩罚几何,也难说。种种,让“呼死你”肆意妄为,没了管束。

    但是,这毕竟是违法行为。打击“呼死你”敲诈,还是应该联合作战。他们也高度依赖电话等通信工具,他们也要通过银行账号转账。通过手机定位,一样能抓到当事人。虽然每笔敲诈金额不多,但累计的数额,或足以定罪。

    因此,一方面应该通过技术手段,禁止“呼死你”软件接入电信系统。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强立法,明确利用“呼死你”骚扰用户、敲诈勒索的性质以及处罚标准,明确管理责任,从而让不法分子无空可钻。(吴双建)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