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设计大师王受之 用热干面点评缺园之美

14.09.2015  10:38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世界级设计大师王受之眼中,园博园中的缺园到底美在哪里?昨日,王受之回到生活过几十年的武汉,走进他设计的缺园,在“验收”成品的同时,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倍加推崇以及贯穿缺园的缺憾之美。

“缺园的缺憾美就像热干面。武汉的热干面,几乎没有哪两家的味道是一样的,用的作料不同,面的劲道不同,口感就完全不一样。但是你能说谁的一定不好吗?这时你所感受到的缺憾,可能正是别人口中的美味。”王受之说,建筑大浪潮中的全球化,造成建筑同质化的情况,天下建筑、园林如出一辙,缺园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设计的,意在有差异,而不是类同。

正因为如此,在缺园里,你会看到“半亭”这样“奇特”的建筑物——本是一方六角亭,为了突出一个“缺”字,只取一半,所以变成了三角亭。可是,在王受之看来,虽然“一半”的结构暴露,但半亭给人以依偎之感,融于园林环境之中,时或探出檐角,十分灵秀,有半掩半露的含蓄之美,更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这样的理念还体现在园中的“半门”、“半边廊”等构件的设计上。

王受之儿时定居武汉,上世纪80年代初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设计工作,是美国设计教育最高学府——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教授,是业内公认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也是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独特的中西方生活经历,让王受之缺园设计理念更加务实。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他对节约的重视,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园中他多次提醒,要助手把他喝过的一瓶瓶装水拿着,不要再打开新的。他也坦陈,园内墙上的21幅国画,是他用了三四天时间亲手绘制,这样做,也是为了节省经费,更好地建设缺园。(记者张晟通讯员邓鹏飞)

责编: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