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服众的侦破”结束“讹人反转”

18.09.2015  14:48

  淮南女大学生扶人被讹事件一再反转,先是女学生微博求助,称扶老遭讹寻找目击者。其后,有人作证,说她曾承认撞人。一天之后,剧情再度反转,有报道称目击证人是照着稿子念的。

  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做个好人有这么难?扶个人有这么高风险?扶不扶的惶恐背后,自拍视频固然是“技术支持”,人心不古的道德讨论也过于空泛,这其中,主要还是本该主持正义的执法缺位。

  就拿淮南这起事件来说,由于没有视频监控,双方各执一词,案情不时大逆转,观众听起来一头雾水。其实,警方要寻出真相不难。

  物证和痕迹都是铁证,老人若是被女孩直接撞倒,老人身上的伤痕与自行车车身的碰撞处验证不出来吗?其次,老人若是被车子侧面勾扯衣物而摔倒,衣物上的撕扯痕迹与自行车上衣物纤维无法验证吗?最后,事发当时有多名目击者,而且已经有数位主动站出来的热心人,只要警方多做些发动和调查工作,找出足够数量的目击者,从不同侧面来验证事发经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

  如果说扶不扶的纠纷中,包含着真相有待揭露的侦破工作,那这种工作的难度根本不是问题。在没有监控、缺乏目击者、当事人各执一词的情况下,把案件真相梳理清楚,难道不是警察工作的常态吗?有犯罪预谋、有反侦查经验的各种惯犯都能绳之以法,还能搞不定“业余作案人”?鉴定是否撞人之难,再难能难得过杀人越货、诈骗、贩毒?

  揭露扶人风波中的真相,难度不是问题,态度才是关键。关键要看,警方是不是认真对待这个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不是将扶人的女孩和摔倒的老太的个人清白当做大事,是不是下定决心去弄清事实所在。因为,毕竟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警力去调查取证,而这种看似家长里短的小案子,忙活好久也不出彩、不出成绩的。

  扶不扶的纠结,其实,大家不用过分焦虑于所谓“道德滑坡”的担忧,只要不过分牺牲自己的权益,举手之劳足以帮人的善意,相信永远不会缺乏,回头看看这社会上无数的公益和慈善行为就能明了。跌倒不扶,表面看起来是冷漠所致,实质却是担忧所致,频频曝光的扶人“吃官司”风波,让人不得不掂量下其中的风险和代价,毕竟顺手帮忙和“牺牲自己”不可同日而语。

  许晓明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武汉晚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