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低收入者有一个温暖的家

28.05.2014  10:45

让中低收入者有一个温暖的家

——孝南区住房保障局服务群众侧记

    新华网湖北频道5月28日电(记者方政军 通讯员范鹏 黄楠)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年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住房保障局急城乡中低收入者之所急,想城乡中低收入者之所想,尽职尽责,克难创新,使众多居民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五月上旬,孝南区政协主席王望姣带领政协委员考察了新集家园廉租住房建设工地,委员们对住房保障局为中低收入人群所做的工作,给予了满意的评价。

     用标杆意识,搞好窗口服务

    2010年9月10日,刘波从区委办常务副主任的岗位上,调任区住房保障局局长。当天下午,他到各股室熟悉工作情况,哪知有一半以上的人不在岗,有的科室仅个别人在守摊子,有的甚至没有。

    上班时间,干部们都干什么去了?刘波敏锐地意识到,区住房保障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弱势群体和干部职工,是服务窗口中的窗口,如果这里的服务工作做不好,就会影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其它服务窗口的标准,必须治庸提能力,治懒提效率,治散正风气,当好全区窗口服务的表率。

    区住房保障局作出了一系列推进作风转变的措施,完善效能建设考核办法,全面推行目标管理,与年度考核、评先表优、提拔任用等挂勾,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效能观念和服务理念。他们要求工作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做到“三有”: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四不”:不把个人不良情绪带入窗口、不推诿扯皮敷衍应付、不为难服务对象、不与服务对象发生争执冲突,“五心”:待人热心、解难诚心、答询耐心、办事细心、工作专心。如此同时,他们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50万元,建成2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借鉴市行政服务大厅模式,设立6个对外服务窗口,方便前来办事的群众。

    他们改进日常工作模式,实现管理主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并聘请“三代表”、“一委员”开展民主评议监督。对离退休、工作调动、解除劳动关系的对象来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实行现场受理现场办结服务;对行走不便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实现预约上门服务;在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户中,对二级以上残疾人家庭,在政策上给予优先选择房服务……

    思路决定出路,制度创造活力,区住房保障局工作面貌很快焕然一新,群众对他们服务的投诉不断减少,直至为零;区纪委明查暗访,干部上班时上网、脱岗等违规现象,一例也没有。

    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近3年来,区住房保障局有3人调整为副科级,10余人提拔为股级、副股级。

     有了新家,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舒心

    郑淼是区文体新局的一名职工,去年结婚之前,申请了2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分25年付清。日前,记者走进了他的家。这是一套98平方米的婚房,对将来3口之家的郑淼来说,已经足够。“我手头没什么钱,公积金贷款每月还款1111元,同比银行按揭来说,每月少245元,轻多了。有了新家,我们的日子过得非常舒心。

    区住房保障局副局长袁进堂帮郑淼算了一笔账:到贷款结清时,同比银行少付73500元。

    “为了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我们从最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逐步扩大到中低收入家庭。”区住房保障局副局长龚品章说。

    龚品章介绍,在廉租住房补贴标准上,他们将保障面积从人均12平方米提高到人均13平方米,全区享受对象5630户,仅2013年就领取补贴1189万元,其中去年新增650户。在住房公积金覆盖上,他们开展向企业和乡镇延伸。桑夏太阳能、家乐福等是孝感有较大知名度的企业,区住房保障局将这些有实力的企业纳入管理范围,使住房公积金政策惠及企业职工。目前,孝南区开展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企业达20家,惠及职工3020人。在全区乡镇场街行政事业单位中,如今已实现了公积金制度全覆盖,近三年新增缴交人员9749人。通过公积金向企业、乡镇延伸,全区公积金余额达3.8亿元,是2010年的4倍多,其中2013年新增住房公积金单位18个,新增人数1100人,当年缴纳公积金1.1亿元。

    在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上,孝南区住房保障局从政策层面实行三大调整:将最高额度由原来的15万元调整到20万元,最长年限由20年调整到25年,实现了孝南区与孝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同城同步;在原有职工个人本地购、建、大修自住房专项委托贷款服务基础上,新增了自住房装修贷款;将原来的单一专项委托贷款,调整为与商业贷款并行的组合贷款。

    政策的调整,让干部职工贷到了款、买到了房,搬进了梦寐以求的家。仅去年,区住房保障局就为140户居民办理了公积金贷款,发放款项2500万元。

     加大投入,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我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家,再也不会为辗转租房劳心费力了!”2013年1月16日,通过公开摇号,广场街道一宫社区居民张大明摇到了一套廉租房,高兴之情露于言表。同张大明一样,那天,孝感城区400户居民领到了廉租房钥匙。

    “吃是大事,穿是大事,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住房是天大的事。”副局长胡祥胜说,“政府加大投入,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孝南区住房保障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仅去年就争取中央专项建设补助资金4248万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3544万元,大力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加强城市、垦区棚户区改造,千方百计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

    区住房保障局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场所,靠租借区大礼堂办公,条件非常简陋,他们为低收入者建了大量的房子,但从没有想过为自己建办公房子,更没挪用项目资金一分钱。

    新集家园计划建设廉租住房4栋252套,建筑面积14450平方米。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这片廉租住房,在城市主干道宝城路附近的朋兴乡新集村,毗邻市开发区罗坡村,离6路公交车始发站不远,属城区规划区域。低收入者在这里租房居住,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既能享有到城市的方便,又能享受乡村的清静。

    质量是房子的生命,在这片廉租房建设过程中,区住房保障局安排技术人员、工作人员现场监督,每周召集施工队技管人员到工程现场,对施工材料严格实行入场验核,对材料达不到标号的,坚决退货,对建筑达不到标准的,坚决返工。同时,各项投资经审计部门审查完毕后,再付款结账。

    建设新集家园廉租房,只是孝南改善低收入者住房条件的一个缩影。去年,孝南开工建设了彭家巷廉租住房186套,建筑面积9238平方米,建设了公共租赁住房500套,其中朱湖农场开工100套、开发区开工400套。

    他们还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其中车站街道郑阁社区博大长兴城198套、长征南路万福新城198套、开发区刘家台董湖社区106套、广场街道三里社区171套、新华街道沙沟城市新社区107套;加快垦区棚户区改造,在朱湖农场开工建设657套,目前已竣工420套。

    (责任编辑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