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警力摆街面24小时无缝巡防 荆门打造动态治安防控体系

03.12.2016  07:03
    “城区5个警务站共接警1238起,占城区派出所接警量58%,移交派出所132起,直接处警率达90%。”昨日,荆门市巡特警支队长毛良雄告诉记者。   这是荆门街头警务站一个月(10月26日至11月25日)的数据。   荆门市公安局推进“交巡特一体化”改革,将400名警力摆上街面,24小时无缝隙巡防,构建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警务综合站为牵引、以派出所规范化建设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立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警力不足,倒逼警务改革   今年10月,荆门市公安局“大动干戈”:巡警、特警合并,城区新建5个大型警务站,17%的机关民警下基层……   警务改革缘自现实问题的倒逼。7月1日,荆门城区大暴雨,副市长、公安局长董煜华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发现手中可抽调的全部机动力量只有6辆警车、不到50名警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尚未固化,警种间各自为战,处置突发事件时,警力投放速度和强度不尽如人意。”董煜华说。   派出所长期积累的痼疾凸显:警力不足,处置群体性事件占用大部分精力,社区基础工作存在选择性“撂荒”。“机关不少民警不接地气。这次改革,17%的机关民警、50多人下到基层,至少锻炼两年。”董煜华说,派出所、实战部门、机关警力要达到6:3:1的比例。   找准改革突破口,荆门市公安局最大程度下沉警力,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减少发案率,建立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打防控一体化的立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警力下沉,精兵用在刀刃   巩固治安防控、提高打处率、充实派出所,破解这些难题,需新增警力400人。基层抽调警力显然不行,只能内部挖潜。   原巡警支队与特警支队人员、职能合并重组,组建新单位——荆门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通过精简机关,招聘辅警,组成一支400余人的全市最大警队,作为城区治安防控主力军。   推行大部制、“局所合一”、大警种改革,进一步优化警力配置。市局机关、直属支队按照17%的硬性指标,共“下放”50名基层工作经历不满两年的民警,两年一轮换。240名民警、新招录240名辅警,全部充实基层一线。   来之不易的警力不能撒胡椒面。荆门大刀阔斧推行警务改革,把警力优置到交通高峰、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的时段和地段,资源整合、综合用警。   中心城区,建设苏畈桥、海慧、天鹅广场、龙山脊和城东5个大型警务综合服务站,配备警力360人,交警支队下驻民警整合进入警务综合服务站参与执法执勤,管辖范围覆盖整个中心城区,城区24小时街面见警察、见警车。   每个警务站配备4辆制式警车、1台运兵车、2辆警用摩托车,以及数字电台、4G执法记录仪等设施,开展信息采录、现场执法办案、治安巡防记录、巡逻轨迹监控等工作。   民警打通勤务,履行接处警、网格化巡逻、维稳处突、交通协管、法制宣传等五项职责,交、巡、特一体化开展综合执法,真正做到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   荆门中心城区5个派出所,统一实行“三队一室”运行模式,即在派出所建立社区民警队、治安巡防队、刑事侦查队、综合研判室,做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快建快用,改革效果初显   “警务改革后,中心城区保证任意单位时间内有50辆警车、120名警力街面执勤,有70人专业防暴队备勤。遇到突发状况,在不动用基层警力情况下,第一时间就能调动120名警力投放事发现场,这对于反恐处突具有重要实战意义。”董煜华说。“警务站实行‘四班两运转’模式。”毛良雄说,每个警务站有5个小组,1个小组留守,另4个小组从7点到19点、19点至次日7点两运转,全天候巡防。“车巡、步巡结合,全程有轨迹记录。”市局下驻民警高瑞说,队友们的动向被GPS和“钉钉”软件即时监控,白天8000步、晚上2000步是最低要求。夜间车辆不能熄火,停靠超过30分钟系统自动报警。   运行一个月,警务站交出满意答卷:盘查人员335人次、车辆220余辆;抓获各类违法嫌疑人35人;办理简易程序行政案件17起,行政处罚31人;刑事拘留4人;与交警联合执法14次。“我们要实现接处警70%、自处警95%的目标。”毛良雄说。(杨富春、褚潭辉、杨奎)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