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学子开发公交神器 “车来了”今年覆盖100城市

29.03.2016  09:53

记者龚齐飞

硬需求被雷军看好 重用户体验重研发

邵凌霜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2009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他回到武大任教。2012年,邵凌霜毅然辞职创业。经历几次“折腾”后,积累一定经验,2013年,邵凌霜开发“智慧公交”APP,一个月用户过10万,这让邵凌霜看准了方向。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邵凌霜给雷军写了一封邮件,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车来了”。几天后,雷军的太太到武汉拿着手机在街头体验“车来了”,感觉还蛮准。之后邵凌霜和雷军谈了半个小时,便获得风投,“雷军给出的理由:硬需求,他说解决市民出行问题,是刚需。”邵凌霜说,拿到雷军、徐小平、袁岳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后,“车来了”紧接着又完成了共计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去年又拿到了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对于即将获得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邵凌霜不置可否,表示会在合适的时候公布。

“车来了”虽然可以拿到公交的GPS位置数据,但这些数据想要准确地呈现在手机屏幕上,却不容易。“谁更精准谁就可以赢得用户。”邵凌霜自信地说,“车来了”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公司,有一套独特的强大算法,60%的员工是研发人员,“在车辆轨迹挖掘和分析方面,‘车来了’领先于地图类产品很多。比如公交车的车头经常会调来调去,电脑程序测算行驶方向,需要一分钟左右,而‘车来了’在每辆公交车驶出站点时,就可以通过算法预测路线和行驶方向,将识别速度提升了25%。”

将建大数据研究院 作家提供候车服务

创业三年,“车来了”已在实时公交领域排位全国第一。据覆盖全国66个城市、服务4000万用户的强大后台数据显示,“车来了”能为公交出行人群每天节省约11分钟。

“2016年,‘车来了’将建公交大数据研究院,沉淀的数据可以为优化公交线路、公交站点设置提供依据。”邵凌霜说,比如把经常搜某一站点的市民位置都标记下来,根据这些位置来找到大家更容易到达的站点,一定是让大家都满意的选择。

此外,“车来了”正在构架作家驻APP写作的内容模块。“我观察我们在等公交时,大都是在玩游戏,我们想为用户提供有营养的途中读本,或者吸引他们参与话题讨论。”邵凌霜坦言,这也是“车来了”商业化的第一步。

“流量为王,我们不急着让‘车来了’变现。”昨天,“车来了”投资人、宽带资本合伙人刘唯心情很棒。他表示,看中“车来了”是因为需求、潜力和团队,“它解决市民的公交出行问题,是刚需;是覆盖数亿用户的巨大潜在市场,除了广告和O2O整合,提供上门到家服务都是盈利方向;特别是,团队很厉害。”

对于武汉的创业环境,刘唯表示,武汉拥有人才优势,去年成立了长江引导基金,再加上政府强力支持,创业环境一定会更好。

找准细分市场 政府大力推动

继斗鱼拿到腾讯10亿融资后,“车来了”也将拿到3亿融资,还有卷皮网、宁美国度等。光谷创业咖啡总经理李儒雄参与了“车来了”天使轮融资,当时的基本判断是在实时公交领域有机会,“但这也和团队运作、竞争对手、行业巨头格局有很大关系,很幸运,‘车来了’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

在他看来,武汉密集迎来独角兽公司(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的称谓)、准独角兽公司,一方面是找准了细分市场,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大力推动,“政府持续加强创业投入与扶持,武汉将在未来三年迎来更多独角兽”。

“车来了”创始人邵凌霜。记者龚齐飞 摄

点开“车来了”APP,就可以知道要坐的公交什么时候来。三年时间,“车来了”已覆盖66个城市,用户4000万。昨日,诞生于武汉的 “车来了”,在位于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战略发布会,“车来了”创始人、37岁的邵凌霜向全国发出武汉互联网企业的声音,他表示,今年要让“车来了”覆盖包括香港在内的100个城市,用户达到1亿,希望超过高德、百度地图,甚至美团、大众点评等生活服务类APP。

责编: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