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高新区审批改革采访札记:26合1告别公章旅行

13.10.2014  11:44

  借鉴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经验,襄阳在高新区试行26个部门合一的专用章管审批(详见本报9月29日报道)。到10日,这枚公章运行了5个工作日,效果如何?

   四证一章”立等可取

  上午9时许,记者和惠普软件集团华中区企业战略合作项目总监庞丹一起来到襄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

  进驻该局的26个部门办事窗口一字排开。刚走到工商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张艳走上前来询问,得知要办理公司登记注册,迅速将一张公司登记申请表递给庞丹。

  张艳原在襄阳高新区招商局工作,被调到行政审批局“帮办”窗口,主要任务是帮助来办事的市场主体“跑腿”,就像超市里的导购员。

  庞丹填好登记表,认缴5000万元注册资本、承诺5年内交清并交给张艳之后,与记者聊了起来。

  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惠普软件集团与襄阳彩城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决定合作建设惠普云计算中心,为鄂西北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提供云资源配套服务。庞丹说,数量庞大的汽车配件企业,可以靠云计算平台实现转型发展。

  一个多小时之后,张艳抱着营业执照、国税、地税登记证、机构代码和公章刻制备案表跑了过来。

  张艳介绍,5个工作日,襄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共受理了104件行政审批事项,办结104项。

   权力进笼子

  庞丹说,如此高效、透明、规范的投资环境,不多见。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自我革命。以排污费征收为例,每年从襄阳高新区可收到上百万元的排污费。一枚公章管审批背后,有一系列制度安排。

  行政审批清单。襄阳在减少行政审批基础上,将26个部门的65项行政审批权全部下放并公开。

  负面清单。将高新区限制发展的项目和行业列入,共有32条。清单中没列的,市场主体自己决定。

  市场监管清单。12个领域列出107项市场监管清单。不允许乱检查、滥罚款。

  三张清单,清晰、明确地划定了政府哪些要做,哪些不能做,打造了一个权力规范、透明、高效运行的“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