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首现汉代大型画像石墓 墓主可能是“土豪”

13.05.2015  13:07
图为:画像石墓墓门

  昨日,市考古队发布最新考古成果:在高新区团山镇蔡庄村四组骆台自然村南,发现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的两座墓葬,其中一座为大型画像石室墓,墓门刻有精美的“斗虎图”,这在襄阳尚属首次发现。

  挖电缆沟挖出两座汉墓

  今年3月,电力部门在骆台自然村开挖电缆沟,在村南和汉江北路区域,挖出了一些青砖及石构件。

  根据这一线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人勘探,发现了两座汉代墓葬。经过抢救性发掘,距今2000多年的大型石室墓,重见天日。出土陶壶、陶鸡、陶狗、陶仓、陶灶、陶圈、铜车马器、钱币、石砚台等文物约200件(枚)。

  昨日,记者现场看到,整个墓室由墓道、甬道、前堂及3个后室组成。墓葬全长14.64米,其中,墓道长7.22米,甬道长0.96米,前堂长2.14米,后室长4.32米。除墓门选用绿矾石外,其他石材均选用数百斤的青石。

  墓门现精美斗虎图

  “这比以往在襄阳地区发现的石室墓要大。”考古队员杨一介绍,更与众不同的是,墓门上刻有精美画像,在襄阳尚属首次发现。

  墓门由两扇门、两个石柱组成。左右两扇门中,上半部分为一勇士手持长矛斗猛虎(如图),下半部分刻有精美的门环。左右门柱还各刻有一个持戟小吏。杨一说,墓门先雕刻了一层纹饰,之后工匠才将斗虎图雕于纹饰中,技法高超。

  对墓门拓片后,考古队员惊奇地发现,斗虎图上勇士的眼睛、鼻子与人不同,更像是兽面,而老虎的躯体也被“羽化”成了一只“飞虎”。

  市博物馆馆长王先福称,墓门雕刻斗虎图是别有用意。古时,人们认为老虎能吃掉鬼魅,墓主人或将“飞虎”视作保护神。“兽面人身”的勇士可能是天神,他负责调教猛虎。通过两扇石门上的精美门环可知,墓主人生前的住宅应该相当豪华。

  200枚钱币确定墓主人是“土豪

  楚天快报记者下到墓葬前堂看到,裹着泥土的铜钱散落在墓室的东北角。泛绿的铜钱上依稀可见雕刻的字符。

  经过辨认,字符为“大泉五十”,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就是“”之意,“大泉五十”即为“大钱当五十”。

  墓葬中仅有这一种铜钱,市博物馆馆长王先福推断,墓主人是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的“土豪”。

  王先福说,襄阳之前从未发现过大型汉代画像石室墓,究其原因是本地缺少绿矾石。绿矾石可作为墓地祠堂和墓葬内装饰和加固墓室的建筑构件。我国该遗存较多的地区有山东鲁南、苏北徐州、河南南阳、山西吕梁和陕北地区,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盛产绿矾石或是取材方便。

  这座墓室的绿矾石来自何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请来南阳等地专家鉴定发现,石材取自武当山,品相好且难得,与绿影壁所用绿矾石同属一种。

  “从300里外的武当山运石材,很可能走水路。”王先福说,墓中还有超过25根大青石,虽取自砚山,但在汉代,这些石材的运费就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由此进一步确认墓主人身份高贵,不是一方豪强,就是贵族阶层。

  汉代石室墓画像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座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本地丧葬习俗,提供了实物依据。5月8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对骆台墓地发掘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提出了对墓葬进行原址保护的建议。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