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车辆段“创效达人”显绝活

29.06.2016  00:05
    最近,襄阳车辆段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材料发放的数量少了、废弃的电焊条短了、废料堆也渐渐变小了……这是该段开展“转观念、闯市场、增效益”主题教育活动以来,通过宣讲教育、制度激励等形式引导职工节支创效取得的新成果。看,每一个“创效达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绝活......

    “女汉子”的“铁算盘”

    肖文凤,该段劳服公司配件厂厂长,主要负责锻制品配件制作任务。“重学习、善发现、爱动脑”是她最大的特点。

    当前,该段因扩能改造工程建设需要,原有大量钢结构工装设备、管路设施被淘汰,劳服公司院内废料库堆成了“大山”。肖文凤积极带头,采取“长变短”、“粗变细”、“宽变窄”、“厚变薄”等办法对废铁、旧品进行严格筛选,最大限度对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新材料投入。针对过渡钩缓间生产空间狭小、钩缓配送较远,造成修车日计划难以兑现,急需制作近60种配送小推车、搬运料架等工具的实际,本着“实用为主、兼顾成本,实现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最大化”的思路,她加班赶点,反复与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班组探讨最佳制作方案。下料过程中,她全程盯控,每一块边角料她都要先盘算好,怎样下料最省?剩下的边角料做什么?绝不让一块可利用的材料从她眼皮子底下“溜走”。

    按照她的方案,仅用了五天时间,由废旧材料拼接的60余种配套工具,经除锈、涂漆处理焕然如新,仅材料成本就节约了2万多元。

    “大管家”的“时间差”

    杨向明,该段质检科配件质检员,主要负责入库配件和罐车检修质量卡控。“手拎检点锤,怀揣检验章,身影遍全段”是他的工作写照。在大家的传统思维里,质检员与创效是一对“冤家”,但他偏偏把寻找、传播“创效”与质量间的平衡点作为最大乐趣。

    随着铁路货车新技术的应用,配件厂家资质、材质型号、寿命管理、工艺改造、抽检复验等要求对配件使用的要求越来越严,而杨向明却和车辆配件打起了“时间差”,经他手的配件没有一件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他针对当前段修配件管理信息网络不完善,配件管理仅限“账物相符”的现状,着眼于大局、钻透规章,在配件寿命管理上管起了“闲事”。配件寿命管理如同食品“保质期”,《铁路货车段修规程》规定,生产、储存时间到期的配件,即使是新品也不允许出库使用。考虑到外购配件库存量如果超过生产实际消耗量,配件就会放过期造成成本浪费的问题,杨向明每次在检查入库配件时多留了个“心眼”,对配件生产日期时间较长,临近质保期又不够一个段修期使用的配件,坚决要求返厂;对制动梁滑块磨耗套质量保证期只有2年,制动软管、心盘磨耗盘、轴向橡胶垫等配件寿命仅6年的配件,他总是不断提醒配件配送人员,把生产时间靠前的配件尽量先用,避免新配件存放过期,坚持从配件的入段源头上堵住了成本漏洞。

    “淘宝王”的“节约经”

    王世勇,是该段检修车间转向架班组的一名车辆钳工,主要负责转向架分解工作。“因为转向架分解是班组第一道工序,每次在工作间隙,他就干起了螺栓分检的‘兼职’,那可是他的‘百宝箱’。”顺着转向架班组工长陈志权手指的方向,一个装满废旧螺栓的废料箱前,王世勇左手拿着钢板尺检测、右手熟练的将分检合格的旧螺栓按规格尺寸分别投进备用材料箱。

    王世勇常说:“这些旧螺栓很多都还能用,当废品处理太可惜!”为了不浪费每一个可用的螺栓,十多年来,他坚持利用间休时间在废料堆里“淘宝”,将收集的旧螺栓、旧螺帽及弹簧垫圈等按照技术要求“过筛子”,再重新装车使用。既节约了成本支出,又保证了质量安全。

    工长陈志权说:“老王在转向架干了12年,按每天检修24辆车、每辆车16套螺栓和弹簧垫圈、单价8元计算,共节约成本近千万元!”

    目前,在王世勇的影响和带动下,转向架班组职工“能用不领新、能修不舍弃”的创效理念深入人心,养成了厉行节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