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流动人口落户快 “四个零门槛”凸显惠民效应

27.11.2015  11:38

  一本户口本附着待遇和权利,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居民福利待遇上的差别和身份上的不平等,成为农民进城幸福生活、工作,实现城市梦的拦路虎,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体制障碍。

  今年6月12日,襄阳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推出“四个零门槛”落户政策,被专家誉为“全国放得最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

  “襄阳全面放开户口迁移落户条件,就是要加快推进‘高端人才优先化、本地农民城镇化、外来人口本地化’,积极引导农业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不断增强全市聚集人力资源的活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这样强调。

  短短5个多月,近万人申请落户襄阳,其中8000余人经审批成为新襄阳人。

   放得彻底,体现城市胸怀

  如今的襄阳,每落户一名外来人口,意味着政府就要承担15万元左右的成本。对此,襄阳市委、市政府算的是一笔大气的账: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市发展聚人气方可聚财气。

  戴德伟,26岁,老家在黄冈市黄梅县。3年前,大学毕业的他进入中国工商银行高新产业支行工作。在襄阳工作、生活了几年,小伙子越来越喜欢这个宜居宜业的城市。“走在襄阳市区的大街上,马路越来越宽,楼房越长越高;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争相落户,大城市的感觉越来越明显。”戴德伟把户籍迁到襄阳的意愿日益强烈。

  今年7月,戴德伟在高新区连山鼎府买了一套商品房。11月,他把户籍迁到了襄阳。《实施意见》明确:来襄创业就业的人才落户,不受就业时间、社保、住所等条件限制;办企业,只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不论投资、纳税金额多少,本人及随迁人员都可以落户;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不管房屋面积和居住时间,都可落户……

  开放的户籍政策,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口来我市创业、就业。我市正通过打造“人才洼地”托起“产业高地”。

  以高新区为例,我市户籍新政实施以来,该区已为143名来襄创业、就业大学生毕业生办理了落户。今年以来,市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已有4批外地员工申请落户,截至目前,已办理落户75人。

   户改红利,圆农民城市梦

  55岁的陈会军是宜城人,他和妻子章腊花在高新区团山镇余岗社区做蔬菜贩卖生意。从身强力壮的棒小伙儿,到鬓生华发的中年人,陈会军在襄阳市区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

  6月下旬,陈会军从报纸上了解到襄阳户籍新政内容,赶紧把报纸带回家给妻子看。“现在落户条件放得这么宽了,我们虽然没能在襄阳城区买房,现在也能把户口迁过来了。

  陈会军夫妇租住在余岗社区居委会附近。夫妻俩经常看到有市区户口的居民在社区居委会办理社保,家里有困难也可以随时向社区居委会求助,而他们生病,只有回老家住院才能报销,费时费力。“人老了,总要有个根。”陈会军心中的“”,就是他所生活、奋斗了二十多年的襄阳城。

  户籍新政中,落户“四个零门槛”之一就包括“流动人口落户零门槛”: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合法稳定就业、有合法稳定住所(含在城镇租赁有合法产业的私有住宅),本人及随迁范围内的人员可以在居住地落户。

  依据这一规定,10月下旬,高新区团山派出所户籍民警彭晶受理了陈会军夫妇的落户申请。11月18日,陈会军就拿到了新户口本,他和妻子章腊花的户籍正式从宜城迁至高新区团山镇余岗社区。

  据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介绍,我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在全省同类城市中出台最早,户口迁移政策最宽,入户门槛最低。市公安局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已将购房、投靠、引进人才、投资经商办企业等12项户口审批事项下放到分局,审批时限由原来5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对落户申报材料进行大幅精简和规范统一,取消了落户需要社区居委会开接收证明的规定,实行落户人员定期通报制度,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为鼓励和促进农民转户进城,我市在农村转移人口的权益保障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襄阳籍农民在襄阳中心城区、各县(市、区)落户,只需要有租住房、有稳定工作即可。农民在市区落户,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为前置条件。这项开放的政策,使得越来越多像陈会军这样的农民,圆了多年的城市梦。

   持居住证,可享市民待遇

  2014年,襄阳市中心城区人口为137万。而根据《都市襄阳总体规划》,到2020年,襄阳中心城区人口要达到200万,2030年要达到300万。

  2014年6月,《襄阳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在襄外来人口只要持有居住证,就能与襄阳市民一样享受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35岁的林时总是福建人,来襄十多年,经营着一家休闲娱乐场所,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去年,《襄阳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林时总敏锐地意识到,这张居住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当即着手申办。

  去年初,林时总把在老家的一儿一女接到了襄阳。当时,《襄阳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还未出台,两个孩子被送进了襄城一家私立小学,全年学费、住宿费约3万元。申领到居住证后,林时总就琢磨着让孩子就近上学。今年9月,凭着居住证,林家小兄妹顺利在邓城小学入学。

  截至目前,已有近5.7万外来人口持有襄阳市居住证。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启波表示,从“暂住”到“居住”,两者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的实行,消除了暂住证的身份差别色彩,是从管理到服务、到保障的转变,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水平,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让外来务工人员共同享受襄阳改革发展成果。

  襄阳晚报通讯员黄衍舒 梁怡 记者陈霜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