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建设汉江流域农产品加工市纪实

24.09.2014  17:33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4日电 (戴东辉 方军 李勇)近年来,襄阳市农业及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呈现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繁荣的良好态势。

  随着农产品加工产业跃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襄阳农业资源优势开始凸显,农业比较效益开始提升——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带着汉水流域中心城市之梦,迈上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的铿锵之旅。

   总体规模:襄阳经济主力军

  “襄阳1年所产的粮食,足够全国人民吃1个星期。”提起襄阳农业建设成就,当地网友不无自豪地“摆谱”,就像提及当年隐居襄阳的诸葛亮。

  2012年年底,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当年粮食产量数据,襄阳粮食总产首破100亿斤大关。农业,从此成为襄阳时尚一族逢友必夸的家珍。

  2013年,襄阳畜牧业产值也稳步实现“九连增”,居全省第一。

  依托雄厚的原料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襄阳农产品加工业呈跨越发展之势,并在逐年骤增中实现“井喷”。

  2011年,襄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首次迈上千亿元台阶,到2012年,其规模跃居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之首,总量稳居湖北省1/6,进一步突显农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贡献作用。2013年,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产值锐增至1638.6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34.7%,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由2010年的1.62:1上升到2013年的2.41:1,成为襄阳“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中的第一支柱,。

   赶超与跨越,驱动力何在?

  建园区,育龙头,创品牌——襄阳三措并举,激发了蕴藏在“农字号”企业中的巨大能量,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超常规发展。

  立足“建设园区”,力求“产业聚集”。全市拥有2个“国牌”园区(老河口、襄州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省级园区(老河口、襄州、枣阳、宜城农产品加工园区)。2013年,园区入驻企业达到716家,产值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63%。

  立足“龙头带动”,力求“盘大存量”。 截止2013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13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86家;农业规模企业达576家,产值过亿企业达358家,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28家,宜城襄大农牧公司突破80亿元;奥星粮油突破60亿元以上;三杰、梅园达到40亿元以上;天谷、万宝达到30亿元。

  立足“品牌创建”,力求“品牌效应”。截止2013年底,“”字号驰名商标已达10件。奥星、劲旺、天谷等30多家企业,成功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及有机、绿色食品。

   典型样本:荆山楚源竞风流

  2011年春天,枣阳南郊连绵的坡地上,红色玫瑰齐齐绽放——倪氏国际玫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芬芳的玫瑰园区,吸引了万千襄阳人的目光,并成为襄阳“农字号”的时尚代言人。当年秋天,采用枣阳玫瑰精油生产的玫瑰饮料,在各大城市流行开来。

  倪氏国际投资50亿元实施的10万亩玫瑰种植及精深加工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是襄阳现代农业重点扶持与示范项目。项目建设周期6年,以天然玫瑰饮品为切入点,打造中国花卉产品第一品牌、国际一流玫瑰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有机玫瑰种植园区、国际一流的玫瑰精深加工产业园。

  倪氏国际目前已建的1600亩玫瑰基地,集纳世界2000种玫瑰,“中国玫瑰园”变身襄阳假日旅行接待中心之一。

  “中国玫瑰园”是襄阳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度发展的缩影,当地农产品加工产业完成由“大老粗”向“高大上”蝶变,留下了完美的时光路径。

  2008年,襄阳市委、市政府厘清农业工作发展思路,由偏重抓“种管收”向重点抓“产加销”转变。2009年,农业产业化跃升为农业部门的重中之重。2010年,力促产业整合。2011年重点抓园区建设,2012年抢抓龙头企业培育。

  到201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特色园区遍布各地。襄州区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贸易,老河口市突出油脂加工,枣阳市突出小麦深加工和玫瑰深度开发,宜城市突出肉食制品,保康县突出蓝梅、核桃,谷城县突出山茶、茶叶,樊城区突出都市农业,襄城区突出杜仲产业。

  政策引导有方,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打破传统产业界限,由单一农产品生产为主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转变,新型农业初现端倪。“倪氏国际”以全产业链经营理念,打造集研发、种植、加工、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玫瑰产业综合体项目,实现产加销协调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

  伴随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深的战略转型,襄阳传统粮油加工企业独辟蹊径,悄然实现海外扩张,国际交流有了襄阳“农字号”身影。

  今年5月3日,《新闻联播》报道莫桑比克中国援建项目“湖北•加扎友谊农场” 水稻丰收的消息。农场投资方是来自湖北襄阳的万宝粮油有限公司,该公司在莫桑比克投资人民币18.21亿元,建设50万亩粮食种植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7亿元,30万亩水稻基地亩产近1000斤。

   发展目标:三年突破三千亿

  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指出,“2014年是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要一年,改革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襄阳担负着既‘赶’又‘转’的双重历史任务。

  去年年底召开的襄阳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今年7月召开的襄阳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吹响全面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号角。会议强调,做强一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促进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在汉江流域城市体系中,襄阳经济实力首位度最高,资源丰富、基础扎实的襄阳农业,如何加快实现转型和突破,为汉江流域生态农业经济带建设再作贡献?

  旨在“竞进提质”的《襄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行动方案》,迅疾出台并进入实施阶段。

  “行动方案”提出,到2016年,力争襄阳农产品加工产值产值翻一番、突破三千亿目标,夯实现代农业强市的产业底盘,为“万亿工业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届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5:1,精深加工产值占40%以上。

  “行动方案”确定了明确的行动路径,首推园区升级。把襄阳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培育成全国示范园区,园区产值担起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八成容量。

  强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抓住省级“汉江生态经济带”实施契机,建设汉水生态食品加工走廊,力争林特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重30%以上。

  建设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以有机种植加工、有机养殖加工为主导的“中国有机谷”浮出水面。“中国有机谷”依托南漳西南河谷,辐射延伸至保康、谷城、老河口,规划建设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不低于30万亩。目前,其总体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核心区建设正在启动。

  扶持龙头企业、壮大品牌方阵。大力实施“一企一策”、“一个产业一个主导品牌”,从现在到2016年,襄阳将力促奥星、襄大、梅园、正大、倪氏玫瑰5家企业产值超百亿,三杰、楚谷香等15家企业产值突破5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件以上,有机、绿色、无公害等“三品”认证不低于280个。

   襄阳农业名片: 2012年,襄阳粮食总产达100.28亿斤,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成为湖北省第一个、长江流域第一个、长江以南地区第一个百亿斤粮食大市,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荣誉称号。这一产量相当于全国的1%、全省的1/5,如果按每个人1天1斤口粮计算,襄阳当年所产的粮食够全国人民吃7天。

  2013年,襄阳市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荣誉称号。畜牧业生产保持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保持全省第二,其中纺织产业产值列湖北第一,食品产业产值列全省第二;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现“双翻番”,家庭农场数量全省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八年两位数增长,连续五年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