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抓好法治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05.08.2014  11:22
 

  近年来,襄阳市积极探索实践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深入。

  一是深化法治文化认识。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法治襄阳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襄阳法治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今年初印发了《襄阳市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结合“法律六进”大型宣传活动,打造 “六个一”社区,即建立一个永久式法制文化宣传橱窗、建立一个法律文化图书角、建立一支专兼职的法治文化宣传队、建立一套居民参与法治文化制度、建设一个法治文化长廊、每季度开展一次义务法治文艺演出。全市培植和命名了9个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着力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建设精品工程,将法治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积极开展巡回审判进千村活动,将法庭搬进群众家门口,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以案说法”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加深入群众。

  二是建好法治文化阵地。运用“宪法主题园”、“法治典故”、“法治成语”等法治文化元素,完善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街巷等法制宣传教育场所。近年来,全市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南湖广场、人民广场兴建2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建成法治文化小区26个,法治文化街巷37条,法制宣传教育基地100余个,法制宣传橱窗5000多个,社区法律图书角167个。在100多个社区建立的律师工作站,已成为法治文化的亮点和品牌。同时充分利用市区临街公益广告牌、移动警务平台和金融营业网点户外电子显示屏张贴或滚动插播法制宣传标语。积极协调市交通局、国资委、公交总公司在市区主要公交线路命名5台“法治号”公交车,让市民处处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

  三是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依托襄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整理地方法治人物故事、法治警言等文化资源,把法律知识通俗化。组织开展“全市十大法治人物”、“全市十佳人民调解员”评选等活动,增强群众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电视台制播了180多期以本土法治故事、法治案件为素材的《说法论理》节目,培育全民法治理念。持续抓好法治文化“四个结合”。即坚持与机关文化结合,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官先要学法,为政要会用法”的理念;坚持与校园文化结合,命名一批法治文化示范点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把法律知识编进教材。坚持与企业文化结合,在市、区的鼓楼商场、华海照明、金鹰重工等30余家企业建立职工法制学校,举办法律讲座40余场次;坚持与农村文化结合,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活跃法治文化氛围,今年初,市普法办下发了《关于开展2014年全市法治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的通知》,组建创作团队,演出团队和民间演出团队,以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法制宣传。枣阳市、襄城区、襄州区、市妇联、市国土局等市直各部门,组织编排了40多个思想性、法治性和艺术性较强的法治文艺作品。今年1-6月,全市结合“六五”普法,在乡村(社区)先后开展法治文艺汇演28场次,播放法制电影1000场次,法治人物故事宣讲200场次,法律知识竞赛178场次。通过这些活动宣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襄阳市政府法制办供稿)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