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一片为乡亲——记襄州区黄集镇水利站长宋鹏飞

04.11.2014  10:40

(范雷廷  王旭生)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子,襄北的黄土岗地造就他憨厚朴实坚忍不拔的秉性。他深爱着脚下的这片黄土岗地,深爱着善良纯朴的父老乡亲们。从学校毕业后他便扎根在家乡,一干就是20年。虽然在这期间曾多次有调到区直部门工作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他常说:“在家乡工作每天能为父老乡亲们干点事,心里很踏实,也很欣慰。”他,就是襄阳市襄州区政协委员、黄集镇水利站支部书记、站长宋鹏飞。 

群众增收我有责

黄集镇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盛产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花生等十余种农作物,2013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4亿斤。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粮食生产先进镇。全镇有大小水库、堰塘386个,总蓄水能力1.5万立方米,鱼、虾、鳖、蟹等特种水产养殖发达。发展水产养殖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作为水利站长的宋鹏飞在此项工作上善动脑筋狠抓功夫。 

为让农民群众了解水产养殖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小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他利用镇电视差转台、宣传车、镇、村宣传橱窗、横幅、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使群众发展水产养殖的信心增强。在小宋的倡导下,黄集镇每年至少举办两次以上水产养殖培训,专门请省、市大专院校的水产养殖专家现场授课,使水产养殖受益匪浅。此外,黄集水利站还经常组织区、镇两级“土专家”和示范户深入到养殖户的鱼塘上,详细地讲解,认真地解答……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水产养殖户排忧解难。2013年12月,当小宋听说省水产局在市委党校举办为期12天的水产养殖培训班时,立即动员该镇的高志文、张喜民等3名水产养殖户参加。由于专家授课非常精彩也很实用,开课第二天高志文打电话把爱人也叫来,夫妻俩一同听课。参加完培训回来后,高志文夫妻便开始规划扩大水产养殖规模…… 

通过实用科技培训,让该镇500多名群众学到了实用技术,并逐步尝到发展水产养殖带来的甜头。 

小宋曾从事新闻宣传和文秘工作多年,他深知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就象一盏明灯,能照亮周围一大片。为此,他很注重培植水产养殖方面的典型。 

彭王村五组农民高小来从9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秋承包了面积4500多亩的樊庄水库。小宋主动和高小来结成帮扶对子,在政策宣传、水产养殖培训等方面为其提供便利。在黄集水利站的大力宣传推介下,高小来先后被评为“襄阳区十大种(养)状元、襄州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如今高小来和他三个儿子都在从事水产养殖,在全省各地的水产养殖面积达近万亩。富而思源,高小来父子免费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培训场地,10年来帮扶水产养殖户各项资金达80多万元。在老高父子的带动下,彭王村水产养殖户发展到35户,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集镇水产养殖第一村。 

胡岗村农民胡德定从事水产养殖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老胡2008年春在河南镇平考察后,引进了金鱼养殖。在水利站的关心支持下,老胡金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今年6月湖北电视台垄上行栏目组对其进行了专访,黄集镇迅速成为襄阳市金鱼养殖示范镇。 

为让水产养殖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确保当地水产养殖户增产增收。小宋在新品种推广上花费很多心思。黄集红草水产养殖合作社2009年初建时场所不固定培训不规范。小宋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另一方面鼓励会长胡德定增强办好“红草”的决心。在黄集镇和区水产局共同努力下,武汉水产研究所所长桂建芳教授研究的“中科3号”正式落户黄集。 

经过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如今红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00多户,网络襄州区及周边县、市区水产养殖户2000户,业务工作往来于武汉、黄石、潜江、荆州、荆门、十堰、南阳、老河口、镇平、邓州等地区。会长胡德定自养面积280多亩,技术推广面积4万多亩,年为社会增加收入800多万元,亩平养殖户多增收200元,其中引进的鲫鱼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3号”繁育推广面积20000亩,年增收600多万亩,亩平增收300多元,年销售推广水产养殖专用饲料1000多吨,销售成鱼2000多吨。红草养殖合作社2009年被财政部国家科协授予科普惠农项目,近年来连续多次受到省、市、区各级部门表彰。 

大旱面前显本色

进入七月中旬以来,襄州区一直没有降雨,加之近段时间持续高温无雨,黄集镇42个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旱情。该镇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旱一线,积极自救,谱写了一篇众志成城战旱魔的壮美诗篇。在众多奋战在抗旱一线的人中,就有一个人们熟悉的身影整日为抗旱奔波忙碌,他就是宋鹏飞。 

今年区委、区政府投入资金对太山泵站进行了电力配套,使这座停摆14年的泵站被重新启用。在干旱的天气下,为让百姓尽早抽上水抗上旱,小宋及时向镇政府和水利局反映情况,并积极与太山泵站负责人、镇供电所、彭王村干部协调电费的收取问题,7月24日,在小宋的协调下彭王村与太山泵站签订了用水协议,于7月25日太山泵站正式开始抽水,每小时6000多方的水量通过干渠流向彭王的农田。在太山泵站抽水的时间里,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骑着摩托车到太山泵站转上一圈看看抽水情况。 

今天虽遭遇干旱,但由于彭王村3600多亩田地得到有效灌溉,经过抗旱的玉米亩平均收入在1000斤以上,全村玉米收入就在360余万元。 

宋站长,我们长王、大王村玉米干的就要死了,四干渠水还没放来,你能不能去协调下,让水尽快放下来。”接到长王、大王村村民的求助电话,小宋马上打电话给引丹渠的负责人要求放水,为确保落实,小宋还赶到四干渠上游亲自查看放水情况。 

7月29早上一大早,一位年近六旬的农民急冲冲地来到镇政府,说自己是耿寨村四组的组长,四组已有八天没来自来水了,群众吃饭都成问题了,很多群众到邻村去拉水做饭,洗衣服,群众很着急。宋鹏飞得知此事后当即向镇长康向阳汇报并和包村干部一起立即赶到该组进行核实。经核实,耿寨村四组的确有7、8天没有自来水。小宋找到水厂承包人了解情况,水厂解释说:主要原因是自来水厂位于陶家村,离耿寨村四组有5公里,路上其他村民用自来水浇地,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影响了供水,此外当前电压不稳定抽水量有限…… 

为了尽快让耿寨村四组群众吃上水,小宋与包村干部李武全决定晚上到陶家水厂现场解决问题。当天晚上9:10,他和镇、村干部一起来到陶家水厂找到水厂承包人陶玉生,要求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用水问题。陶玉生暂时关掉陶家村用水闸口,全力为耿寨四组送水。经过1个小时的漫长等待,10:30,水终于顺利送到耿寨四组。小宋交待水厂负责人要错锋,每晚保证为耿寨村送水。之后,小宋又匆匆赶往耿寨村四组看水到了没。虽然夜已深,许多群众在高兴地拿盆盆罐罐等器物接水。当看到疲惫不堪的宋站长时,感激地说:“让你们受累了”。他笑了笑说:“群众能吃上水,我苦点累点算什么” 

长期以来,襄北地区水田面积缩小,旱地面积增加,不少农民思想还没转变过来,认为水田用水量大才交水费,旱地用水少而不用交水费。直到经历了持续干旱才想起找政府、水利站解决用水问题。 

建立健全好的用水机制,才能化解用水方面的矛盾。”宋鹏飞始终认为要管好水,必须建立良好的用水机制。耿寨村有几个组位于马张河水库下游,今年干旱几位村民找到马张河水库负责人要求放水抗旱,水库负责人认为水是商品,需要交一定的水费,村民认为我们住在水库边上,用水抗旱理所当然,不应该收费,双方产生了矛盾,找到、政府、水利站要求解决问题。他了解情况后,当即和镇包村领导李武全多次找到马张河水库负责人和耿寨村干部、需用水的组群众代表进行沟通协商,经过协商水库同意收一定的费用为群众放水抗旱。宋鹏飞又找到几位有影响力的村民要求其成立用水协会,确保今后在协会内部提前解决用水、交钱等问题。 

抗旱工作结束后,小宋又投入防汛和其他工作中,他依旧每天奋战在第一线,他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周边每一个人,他用自己的汗水来换取大地的丰收。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